2025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7450字。

  河北省承德市五校2025-2026学年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众所周知,好的音乐对于调节心情、增加气氛、提高素养有重要的作用。那么,动物、植物又与音乐有什么关系呢?音乐在动物、植物的身上同样是有奇特效果的。
  美国一名著名心理学家曾做过一次有趣的试验,在动物园里演奏提琴,同时观察各种动物的反应。结果发现:蟒蛇昂首静听,并随着音乐的节奏左右摇动;蝎子起舞,并伴随音调的抑扬变化其兴奋程度。此外,熊直立静听,狼恐惧哞叫,大象喘着气,似乎在表示愤怒,猴子不断点着头做出各种姿态。这说明音乐的感染力是既普遍又极其原始的,以至动物虽不具备人对音乐的那种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准,但仍能欣赏音乐,并受其感染。因此,不少专家认为,音乐确实能影响动物的生理及行为变化。
  在动物中,音乐造诣最深的当首推鸟类。这不仅在于鸟的声音响亮,还在于它们唱的曲调风格多样,富有韵味。有人专门研究过鸟儿的鸣叫,在这些声音中除了表示警告、求偶等意思外,还夹杂着许多重复的不可思议的优美歌声。野云雀能发出许多音符,这些音符可编成三至六音符一组的乐句,从而作出50种歌曲。对于动物的音乐感,一些科学家认为,这是动物追求生活美的本能。
  音乐既然能影响动物的心理及行为变化,对牛弹琴也就并非全然无用。“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此段文言文出自汉代牟融(理惑论》,说的是音乐家公明仪对着一头正吃草的牛弹了一首高雅的琴曲,牛毫不理会,只顾自己吃草,但改变曲声后牛就有所反应。作者认为,牛并非没有听到琴曲,而是因为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听。
  事实上,早在多年前,国内外就有人发现让奶牛在进食和挤奶时听音乐,可以加大奶牛的食量和产奶量。2007年,媒体在河南省偃师市缑氏镇布村奶牛养殖场内拍摄的照片中,有一位少女在牛棚里对着奶牛弹琴。据养殖场主介绍,给奶牛每天听2小时舒缓的音乐,每头奶牛可多产奶1公斤多,这就是音乐的作用。挤奶时放音乐,消除奶牛挤奶时的紧张情绪,可促进奶液分泌,增加产奶量;喂饱后放音乐,可促进奶牛的吸收消化,增加食草量。同样,“对鸡奏乐”也能增加母鸡的下蛋次数,获得更多的收益。
  然而,如果长时间地播放音乐,则会形成让动物们格外反感的噪声污染,极大地影响动物们的日常生活,进而造成养殖经济效益的降低。
  一般人们总认为“草木无知”,以为植物既无大脑,又无神经、视觉和听觉,不管是多么美妙动听的音乐,还是紧张恐怖的音响,都不会对它产生作用。但事实上,许多植物都是“音乐爱好者”,音乐对它们可以起到神奇的功效。
  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其实草木也不是冷若冰霜、毫无感情的。外国专家学者也发现了这一有趣的现象。并对此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观察和研究。据报道:法国声学研究所的科学家,把耳机套在他所种植的番茄上,每天播放3小时优美动听的音乐,番茄竟长到2千克重。英国人用音乐刺激法培育蔬菜也取得可喜的成果:居然种植出13千克重的甜菜和25千克重的卷心菜。印度有人专门给黑藻举行过“音乐会”,每天早上定时演奏,甲组黑藻听的是宁静优美的《小夜曲》,乙组黑藻听的是烦躁刺耳的噪声。谁知它们真的有情,听乐曲的长得朝气蓬勃,听噪声的变得萎靡不振。这些试验说明,植物存在着“初级的神经系统”,对音乐反应敏感,不同频率的音调与音乐,能调节植物的新陈代谢过程,并能将音乐变成“肥料”促进植物生长,这些植物为什么会感受音乐,并且闻声起舞呢?科学家发现,植物细胞像动物细胞一样,也会产生电流。植物体内的细胞如同一个活电池。当接触植物体非对称的两个电极时,两极之间便产生了电位差,形成电流。植物细胞产生的电信号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在植物体内传送。植物的维管束、叶内薄壁组织和胞间连丝都可能是电信号的传递者。当演播的乐曲或歌声传到植物体内,声信号可以变为电信号,从而为植物体所感知。同样,植物电信号也随着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而有节奏地变化。有一位日本科学家把测到的植物体内的电位差输入电脑,利用处理杂音的音程转换软件将植物的微弱电流变成声,再改编成音乐。他发现不同种的植物,能感应不同气质的音乐。
  更为奇异的是,植物最喜欢“听”的音乐是东方音乐,特别是印度的西塔尔等弦乐,有的植物听了这些音乐后,能以正常速度的两倍生长。继弦乐之后是古典音乐,这时植物会朝着声源的方向生长。另外,爵士乐、民间音乐、乡村音乐和西部音乐好像对植物完全不产生影响。而摇滚乐是令植物讨厌的,因为植物总是向远离声源的方向躲避,甚至出现生长发育异常的现象。
  总之,音乐不论是对人类,还是对自然界,都有着非常奇特的“功能”。我们需要认真研究,发掘音乐对人类及自然界的特殊“功能”,使音乐更好地为构建和谐社会而服务。
  (摘编自史文婷《音乐熏陶下的动物与植物》)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虽然动物与人类都能欣赏音乐,并受音乐感染,但两者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准有着高低之分。
  B. 鸟类具有音乐天赋,其鸣叫大多为不可思议的歌声,这说明除了生存本能,其也有追求生活美的本能。
  C. 植物没有动物和人的听觉神经,但可以通过自身细胞产生电流,将声信号转变为电信号来感知音乐。
  D. 动物和植物都像人一样对音乐有着偏好和独特品味,它们往往最喜欢“听”弦乐,而不喜欢听摇滚音乐。
  2.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语言生动,“音乐爱好者”“肥料”分别说明了植物能感知音乐,音乐能促进植物生长。
  B. 文章列举了大量的国内外研究事例以及一些具体数据,用事实说话,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C. 文章写给牛挤奶时和喂饱后放音乐,分别论述了音乐对动物心理、生理两个方面的神奇效果。
  D. 音乐的特殊“功能”可应用于农业、环境保护等领域,也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
  3. 下列选项中不能说明音乐对动植物有奇特“功能”的一项是(   )
  A. 在印度,居民们要驱除住宅附近的毒蛇时,会请玩蛇人来吹笛子,让毒蛇随着笛声自动爬出洞来。
  B. 一项调查显示,长时间不在家的养狗家庭,如果离开时打开收音机或电视机,狗狗不易患孤独症。
  C. 云南有种叫“风流草” 小草,当在它附近播放优美动听的音乐或唱歌时,它的叶片就会翩翩起舞。
  D. 法国一家酒庄在葡萄园中播放巴赫、贝多芬、舒伯特 音乐,葡萄释放出更多单宁,酒味也更浓郁。
  4. 文中引用“对牛弹琴”这一典故,有什么作用?
  5. 假如你是某植物园的管理员,你会如何利用音乐来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呢?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做法。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镇柞的山【注】
  贾平凹
  古时有个标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于是便有了西岳之险,峨眉之秀,匡庐幽深,黄山峻伟。镇安柞水一带的山,纵横千里,高耸入云,却从未被天下知晓;究其原因,似乎所有名山的特点无不包括,却不能准确地有一个两个词的结论。
  整个镇安柞水的版图,自有半水半田九分山之说,高大是少见的,布局又都突如其来,没有铺设,也没有枝蔓,方圆几十里一个大山岭接着一个大山岭。沟壑显得少,却显得深,迷离叵测的曲折并不突出,但长得要命,空气阴沉如经过了高度的压缩。道路常是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