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题,约8670字。
2025-2026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课内基础知识(共14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石砾(shuò) 罅(xià)隙 复得反自然
B. 周公吐哺(bǔ) 何时可掇(cuō) 悦译女美
C. 慰藉(jiè) 榆柳荫(yìn)后檐 乌鹊南飞
D. 摈(bǐn)弃 契(qiè)阔谈讌 怅寥阔
2.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指点江山(指指点点) 漫江碧透(遍布)
B. 枉用相存(存留) 洵美且异(实在)
C. 暧暧远人村(温暖) 山不厌高(厌弃)
D. 银汉迢迢暗度(遥远) 鸡鸣桑树颠(顶端)
3.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沁园春•长沙》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万山红遍”“百舸争流”等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言说了诗人立志改造旧中国的远大抱负。
B. 《红烛》讲究诗歌的形式美和节奏感,感叹词的回环使用,长短错落形成的节奏美,体现了诗人倡导的新诗格律化、音乐性的主张。
C. 曹操《短歌行》中“对酒当歌”描绘了饮酒作乐的场景,“譬如朝露”以朝露易干喻人生短暂,两句呼应,传递出“人生苦短,当及时行乐”的心态。
D. 《归园田居(其一)》中,“尘杂”实指灰尘和杂物,“虚室”是指静室,这两句是说诗人摆脱了尘世的烦恼,在自己的居所里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
4. 下列对《百合花》《哦,香雪》两篇小说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百合花》中小通讯员为借被子向“我”求助时欲言又止;“我”向新媳妇解释后,她只是笑,却不说明第一次借被子时的情形,这两处“留白”都引发了读者联想。
B. 《百合花》中运用了不少意蕴丰富的意象,如“百合花”,一方面指被子上的百合花图案,预示新婚夫妻百年好合;另一方面又象征了新媳妇的朴实美丽与纯洁无瑕。
C. 《哦,香雪》这篇小说注重心理描写,尤其是香雪夜归的描写,当她站在陌生的西山口时,她的内心经历了“怕—不怕—犹豫—坚定”的变化,丰富了这一人物形象。
D. 《哦,香雪》这篇小说在强调作品的戏剧性以及情节的冲突特征的同时,还保持着抒情性强、语言优美、注意营造氛围等特点,叙述上仍具有散文自由性的特点。
5. 下列对文学常识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是隋唐至宋代盛行的文学体裁,别称“长短句”“曲子词”,其分段通常称“阕”或“片”,如上下阕。词牌名规定词的格式,与内容无必然关联。
B. 《诗经》六义中,“风、雅、颂”为诗歌内容分类,“赋、比、兴”为艺术手法;《静女》以直陈其事展现男女约会的美好爱情,具有“国风”的浪漫主义色彩。
C. 《古诗十九首》是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作为“古诗”代表作,其内容多写游子建功立业、士人积极入世情怀,情感豪迈昂扬,是“建安风骨”的先声。
D. 乐府本是汉代主管音乐的官署,负责采集民间歌谣并配乐演唱,后来“乐府”成为诗歌体裁名称。《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均是汉代乐府诗的经典之作。
6. 下列对《乡土中国》中“乡土本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乡土社会中“土气”的形成与乡民不流动密切相关,这种“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