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9980字。
江西省新十校协作体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必修上册、下册,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二单元。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早在筹备《论持久战》初稿的阶段,毛泽东就在思考中国共产党军队抗战模式的独特性。1938年2月,他提出:“由于日本占领军人数很少,日本人不能掌握所占领的土地。他们的部队通常只部署在铁路沿线的居民点和城市中。而农村几乎全部掌握在我们的手中。”这正是华北地区的真实写照。随着正面战线深入华中、华南腹地,留在华北的日军兵力到1938年9月,一度下降至10个师团、20余万人。如此之少的兵力,自然不可能全盘占领所有城镇。日军唯有选择大城市、工矿中心和铁路线进行要点布防。这就把广阔的内陆领土,包括人口密布的平原地区,留给了抗日武装。中共酝酿的敌后平原游击战,正是基于这种客观现实展开的。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黄道炫将游击战、根据地和正规军称为中共持久抗战战略的“三驾马车”,但它们的权重和表现形式,绝非一成不变。如果说1937年冬天,华北游击战的重心在于山区,那么到了1938年暮春,分批行动的八路军部队已经可以在河北、山东建立整块的平原根据地了。第115师政委罗荣桓当时就发现,华北乡村平原的粮食完全可以自给,民众对日军和伪政权的服从程度也不高。在远离铁路的区域,敌人的控制力相当薄弱,一些县的日本正规军甚至只有“一二十人”,这些都给中共抗日武装留出了充足的发展空间。
不过,八路军又不能被根据地给“拴”住。假使游击战的目标变成了直接保卫根据地,那它就丧失了固有的灵活性,与正面战场将再无区别。何况,仅仅是固守物质力量有限、经济上自给自足的敌后根据地,不足以制止日本对沦陷区的经济掠夺。经济掠夺才是日本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动力,也是八路军打击的对象。
有鉴于此,扩展敌后根据地和适时发起主动作战,不可偏废。在主动进击时,小规模游击战与大部队运动战又要有适当的配合。为了使游击战变得有纪律,需要强化基层党组织对部队的领导,并向民众进行抗日宣传,这就使“三驾马车”结成了一个整体。1940年夏秋的百团大战,就是游击战与运动战相结合,主动破袭华北日军铁路线的尝试。
(摘编自刘怡《动员中国:通往抗战胜利之路》)
材料二: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全国军民群情激愤,中共中央也做好派遣正在改编的红军主力前往华北加入正面防御的准备。随着北平、天津相继失陷,中共中央放弃开始提出的集中作战和担任一线阵地防卫的要求。8月1日,洛甫、毛泽东致电在南京谈判的周恩来等,向国民党方面提出红军的作战原则为“执行独立自主的分散作战的游击战争,而不是阵地战,也不是集中作战,因此不能在战役战术上受束缚”。
1937年8月25日,国共两党达成协议,工农红军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认为,日军因兵力有限而选择重点控制铁路沿线的居民点和城市,这为中共在华北平原开展游击战提供了客观条件与发展空间。
B. 材料一认为,八路军进行游击战若仅固守根据地则会丧失灵活性,而且难以制止日本对沦陷区的经济掠夺,因此需适时主动出击。
C. 材料二指出,太原失守后,八路军在山西保留主力,与陕甘宁后方保持联系的同时,向冀、豫地区派出小股部队,开辟正规战争的新战场。
D. 材料二指出,八路军在抗战期间的战略方针,基于《关于开展平原抗日游击战的指示》《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而形成。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中“三驾马车”的权重在1938年暮春时,从游击战为主转变为建立根据地为主。
B. 材料一强调,为了使“三驾马车”结成一个整体,坚持由基层党组织领导部队非常重要。
C. 材料二认为,抗战时期中共中央经过实践,确定红军适合战役战术更灵活的作战方式。
D. 材料二提出,游击战争根据地的选择是灵活可变的,以保存自己、消灭敌人为目的。
3. 如果分别给两则材料拟一个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论持久战》的战略雏形;材料二:八路军敌后游击战的展开
B. 材料一:日军兵力分布与华北根据地的建立;材料二:毛泽东的“静默”与游击战理论的突破
C. 材料一:百团大战与游击战的战术升级;材料二:国共合作与八路军敌后根据地的建立
D. 材料一:平原游击战 客观条件与作战方案;材料二:游击战战略的成型历程
4. 两则材料展现出毛泽东的哪些思想智慧?请简要概括。
5. 材料二最后提到观点“平原游击战的提出,打通了中共持久战理论的最后一关”。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本一:
彭德怀力克马家军 毛泽东营救刘志丹[注]
周承水
却说毛泽东听说马鸿逵、马鸿宾的三个骑兵团又跟了上来时,当即决定要割掉这个尾巴,不能把敌人带进根据地。周恩来赞同说:“把敌人带进根据地,确实不好,应该割掉它。”
站在一旁的聂荣臻说:“马家军像一群苍蝇一样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