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7800字。

  九年级第一学期语文节点式作业(1)
  (考试时间:10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古诗文(85分)
  (一)默写与运用(18分)
  1. 同学们分组梳理了诗文中表达在逆境中坚守志向、乐观豁达的句子,制成下面表格。
  组别 内容
  第一组 面对困境,应有坚定的信念。正如李白《行路难(其一)》中(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样,对前路充满信心;也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喻,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第二组 面对贬谪,应有豁达的胸襟。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3)“欲为圣明除弊事,______________”虽感悲壮,却尽显忠君之志;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中(4)“______________,湘水无情吊岂知”借古喻今,道出了千古文人的共同命运。
  第三组 面对别离,应有美好的祝愿。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用(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对天下离人的美好祝愿;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中见月感怀,用(6)“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____”抒发了深切的思乡忆亲之情。
  【小结】君子自强不息,我们应在逆境中保持(     )之志。
  A.鸿鹄    B.松柏    C.柳絮    D.沙鸥
  【答案】    ①. 长风破浪会有时    ②. 直挂云帆济沧海    ③. 沉舟侧畔千帆过    ④. 病树前头万木春    ⑤. 肯将衰朽惜残年    ⑥. 汉文有道恩犹薄    ⑦. 但愿人长久    ⑧. 千里共婵娟    ⑨. 月是故乡明    ⑩. 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
  注意“沧、畔、衰朽、薄、婵娟”等字词的正确书写。
  最后一空,考查诗歌意象。
  A.“鸿鹄”出自“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常用来比喻有远大志向的人。“鸿鹄之志”是固定搭配,比喻远大的志向,与“自强不息”和逆境中应保持的精神不符;
  B.“松柏”多象征坚韧不拔、不畏严寒的品格,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其核心是体现“坚韧的品性”,能够体现君子自强不息的精神;
  C.“柳絮”常因轻盈、随风飘荡的特点,被赋予“漂泊无定”“柔弱”的含义,如“未若柳絮因风起”,其意象与“君子自强不息”“逆境中坚守志向”的积极、坚定语境相悖;
  D.“沙鸥”多用来寄托漂泊、闲适或孤寂的情感,如“渚清沙白鸟飞回”,侧重表现生活状态或心境,与“志向”无关,也不符合“自强不息”的语境;
  故选B。
  (二)(17分)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予家城市,人事丛委①,应酬为劳。老母在堂,于礼不能远离,日惟避喧南因内。因去城二余里,无杂木,柏可三百株,松止有五,计其植日,才四十年,而已成林。松柏之间,有一草庐,岁久敞漏,不蔽风雨,且卑隘②如坐阱中。不得已改作焉。𢳆草而覆之以瓦,左右置牖③,前后为门,疏朗空洞,落日后犹能辨蝇头字。中设一扁,名以“后知轩”。夫松柏皆后凋村也,必于岁寒然后知;又居之四面通明者为轩,孰谓斯名不情称哉?
  (摘选自李开先《后知轩记》)
  【注释】①丛委:繁杂,堆积。②卑隘;矮小狭窄。③牖(yǒu):窗户。
  2. 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1)四时之景不同 词语推断法:四时更替 ________
  (2)因去城二余里 查阅词典法:①离开。②距,距离。③赴,前往。④表示行为的趋势。(摘自《古代汉语词典》) ________(填序号)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