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课时,约2000字
《合欢树》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寓意。
2、 作者对母亲浓浓的思念和沉重的内疚交织的感情。
教学重点:
学会从阅读中感受文字的力量及字里行间浓浓的情意。
教学难点:
“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讨论阅读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语
在开始上课之前,我想先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在你熟悉的所有的作家中,让你印象最深刻的是谁?让你最难忘的作品是哪一部?(停顿一下,给学生几秒钟的思考时间,也给他们一个小声说答案的过程);提问一到两名同学。及时鼓励、总结。
今天来讨论一个作家,读过他作品的读者大都为他真挚而深刻的文字所打动,他就是史铁生。2002年华语文学传媒奖对他的授词: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他的《合欢树》,看你是不是能从中读出一点不一样的东西。我已经布置大家预习了课文,下面再给你3到5分钟的时间你再回顾一下课文,结合你预习的体会谈谈文中最能打动你的地方。哪怕是一个词,一个句子,或者是作者的一种感慨,都有可能引起你的共鸣。
(提问两到三位同学,及时肯定、总结)
二、思路导引:
1 针对读的感受,请同学自己发言。通过这个环节,调动同学进入文章的意蕴之中。(两到三个同学)
教师总结:肯定同学们的感悟和体会,对还没有读出的感受,可以随着我们下面的问题一一去挖掘。
2 题目是“合欢树”,(简单介绍一下合欢树是什么树)刚才大家已经读完课文了,那么作者有没有一上来就写合欢树呢?请大家从课文中找出,作者哪些地方提到了合欢树(要学生读这几处,可以让一个同学找一处,找到了当时读出来,然后点几处重要的句子,引导学生充分理解)(7——12自然段)
提示:作者一共四次提到合欢树,第一次引出合欢树,第二次写合欢树的由来,第三次写树影,第四次写没人会知道那棵合欢树是谁种的。
琢磨最后一段:谈谈你的理解。
提示:这棵对比别人来说或许很普通,甚至没人会知道那棵树是怎么长起来的,但对作者而言,却有着不一样的意义,他是母亲种的,而且母亲曾经认为合欢树的再次发芽是个好兆头,给他的病带来了转机。
合欢树只是母亲为他做过的无数事情中最微不足道的一件事,多年后作者却从这微不足道的一件事情中品味到母爱的平凡伟大,就像这株合欢树,看似平凡不起眼,谁又能想到它会长成大树?母亲去世了,合欢树长大了,带着母亲对儿子的深深期待和关爱。
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写合欢树是在写母亲,也是在写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