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8790字。
广东省五校2025-2026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说明:
本试题共4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先秦儒家十分关注学习的作用、价值与意义,对学习的不同作用做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先秦思想家一致认为,第一,学习有助于人们获取知识。学习可以使人类多年积累下来的知识和经验内化为自己知识体系的一部分,从而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知识、有能力、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孔子曾告诫年轻人应主要依靠学习去求得知识和学问,以自己为例来激励学生去“好古,敏以求之”。孟子尽管主张内求型学习观,但也未排斥通过学习与实践去摄取知识的基本途径,他也主张在学习中增益知识。荀子是外求型学习观的倡导者,更是竭力主张学习是求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还以自己为例来劝告学习者要通过学习去获取知识,他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第二,学习能变化人的性情,改善人的品德。孔子立足于“性相近,习相远”的基本命题,强调人天生的性情并无多大差异,只因后天学习内容的不同、学习程度的差异而导致人的品性大不相同。孟子也提出了“人皆可以为尧舜”,前提是人要进行不断学习,移情化性。荀子更明显地提出了“化性起伪”,主张通过学习与实践去改变人天生恶的自然本性。第三,学习可以达到强国富民的政治目的。先秦儒家大都认为,人才是治理国家的关键,而人才的造就主要是通过学习。孔子意识到要实现“为政以德”的政治抱负,就必须劝导年轻学子去认真学习,积累学识,增长才干。孟子主张只有力倡学习,才能培养出“善教”之管理人才。第四,学习还对人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荀子认为,人类社会的文明之所以能够源源不断地流传,正是由于无数知识分子在默默无闻地学习钻研人类的文化和自然的知识,每一代人的学习既继承上代人留下的文化遗产,又在创造新的文明。一个孜孜以求、博学多识的学习者,既是传递文化的载体,又是发展文明的胚胎。他们广采博学前人的文化成果、接受人类的文明熏陶的过程,正起着“承前”的作用;而在所学前人知识与经验的基础上,概括总结、锐意创新、著书立说、奔走讲学,又起到了“启后”的作用。
(摘编自申国昌,史降云《中国学习思想史》)
材料二:
孔子的学习思想以培养君子人格为目标,超越了单纯的知识积累,指向人的内在德性与生命境界的根本提升。孔子与弟子谈话循循善诱,将学习与思考的焦点自然导向如何成为君子的问题。
这种以养成君子人格为根本目标的学习并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采用“总分式”结构,论述学习在个体层面和社会层面的不同作用,递进式的逻辑链条使论证走向深入。
B. 先秦儒家大都提倡通过学习来造就治理国家的人才,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儒家学者们强国富民的政治抱负的投射。
C. 孔子强调人经过后天学习才能成为君子,《师说》呼唤从师学习的风气,都重点针对“人非生而知之”的社会现实。
D. 孔子所说的“习”尽管并非主动的、目标明确的学习,但其在人格完善过程中所发挥的积极正面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体现出荀子倡导的外求型学习观,这也意味着对孟子内求型学习观的排斥。
B. “人皆可以为尧舜”“化性起伪”表明孟子和荀子都看到人的本性具有可发展变化的特点,而这与学习活动分不开。
C. 孔子主张“学者为己”,强调学习应指向内在德性提升,而荀子则提倡“学者为人”,以服务社会为学习的主要目的。
D. “我欲仁,斯仁至矣”存在一定的逻辑谬误,孔子想以此来鼓励人们向“仁”的目标努力,但说服力却也有所削弱。
3. 学习对人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与此观点最为一致的是( )
A.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B.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D.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4. 材料一选用论据很有特点,对你写作议论文有哪些启发?
5. 材料二中,孔子强调通过学习培养君子人格,而荀子在《劝学》中也表明学习有助于形成高尚的人格,从人性基础与实践路径看,二者的主要差异是什么?
【解析】
【导语】这篇阅读材料围绕先秦儒家学习思想展开,材料一系统论述了学习的四大作用(获取知识、改善品德、强国富民、传承文化),材料二则聚焦孔子以培养君子人格为目标的学习观。两则材料互补,既展现了儒家学习思想的丰富内涵,又体现了其"内圣外王"的思想脉络,对当代教育仍有启示意义。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D.“但其在人格完善过程中所发挥的积极正面的影响也不容忽视”错,原文材料二明确说“孔子看到了‘习’对人格的不同影响,所以他极力提倡主动的、自觉的学习”,“习”是“不自觉的被动式学习”,可能产生不同影响,非仅积极正面,且孔子因“习”的不确定性才提倡主动学习,并非强调其“积极正面的影响”。
故选D。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永别了,武器[注]
[美]海明威
我的职务只是把三部救护车送到波达诺涅,看来这个任务是不可能完成了。现在只求人能安全抵达就算了,也许我连乌迪内都走不到。我开始变得烦躁。
喝了一大口酒后,我头脑冷静了下来。我们沿着铁路轨道走,依稀可见前头就是乌迪内的那座小山。忽然,艾莫命令大家趴下,原来路上又经过一队德军的自行车。其实他们看见了我们,或许他们已另有目标,并不理会我们。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