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9010字。

  2025年高二年级10月份月考
  语文试题
  2025.10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案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阅读(70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先秦时期是由分离走向统一的历史时期,也是学术思想的繁荣时期。针对社会急剧的发展变化,更多的人开始对国家的兴衰进行思考,许多有识之士纷纷发表各自看法,逐渐形成一种热烈讨论的活跃气氛。在对人、物、社会的广泛讨论中,出现了多种思想流派,如儒家、法家、道家、墨家、兵家等许多学派,他们都很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其他学派之间相互交流,互相争论,史称“诸子百家”。各个流派广泛讨论社会问题,积极宣传自家的政治思想,并且著书立说进行传播,百家争鸣,引发了思想方面的浪潮,形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空前繁荣的局面。中国许多伟大的思想家都出现在这个时代,他们的思想是中华文明的精髓,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诸子百家的学术观点反映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诸子散文大都观点鲜明,言辞犀利,感情充沛,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所以诸子百家散文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也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诸子百家思想见解的不同也从音乐思想理论的分歧上反映出来,因而这一时期也成为我国历史上音乐思想文化最为繁荣的时期。
  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孔子,他的音乐思想具有很强的政治目的,是为当时的统治阶级服务的,但是他的音乐美学思想又为后世音乐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孔子的思想主要收集在《论语》中,书中有这么一句话:“三月不知肉味。”这句话源于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后,有很长时间尝不出肉的滋味。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对于音乐的欣赏喜爱,也说明了他在音乐方面的高深造诣。孔子最推崇《韶》乐,认为其有着浑厚的道德基础,而且形式完美,尽善尽美。孔子曾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里,他提到了教育三个方面的内容,即诗、礼、乐。他认为人要先开始学习诗,再去学习礼仪,最后成于音乐。诗、礼、乐是教育的基础,所以要将三者的关系处理好。孔子音乐审美的准则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其意为音乐中的情感表现要有节制,讲究适度中庸。从中笔者理解出孔子想通过音乐来节制人们的思想,促使人们遵守规则,不要越界。
  孟子,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在音乐美学思想方面他主张以“仁义”为中心,“仁义”应在音乐中得到体现。他强调感性的音乐比抽象单调的说教更有教化意义,又强调“王与民同乐”。孟子认为统治阶级应该“施仁政于民”,要求统治阶级同情人民疾苦,减少对人民的压迫并善待民众。孟子由“仁义学说”出发来看待音乐,认为音乐是表现“仁义”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为“仁义”服务的。
  荀子,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他的《乐论》一篇是至今所知最早的音乐美学专述,其中记载了荀子的音乐美学思想。荀子认为人是需要音乐的,提出“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人在从事音乐工作的时候,要有一定的规范与引导,不然人可能为了自身的情感需要,搞出一些放纵的音乐,不加以控制可能造成社会的动乱,所以提出使用《雅》《颂》之声去感化人的心灵,使人从善。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强调道法自然、无为等,其中包含了一些辩证法的因素。老子提出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他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老子认为优美的音乐应该是自然的音乐,而不是人为造出来的。庄子是道家的另一位代表人物,《庄子》一书中记载了他的哲学思想。在音乐思想方面庄子主张“清静无为”。与老子的思想不同,他没有完全地否定音乐,而是把音乐分为天籁、地籁和人籁三种类别。由于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推崇的礼乐成为一种治国理政的重要手段,其被统治阶级作为一种统治的工具。而庄子反对礼乐教化,同时认为礼仪应该是为世俗而设,要真实地享受自然,因此他认为作为礼乐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音乐应该人人平等,人人都有享受音乐的权利。此外,庄子认为纵情的音乐和烦琐的礼仪是导致社会衰退的主要原因,这种脱离本质的音乐是对道的亵渎。庄子反对在感官上享受的简单音乐,认为真正快乐的音乐应该与道同化。
  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墨子,他认为音乐能产生美好的感受,使人感到快乐。他的音乐思想是与儒家完全对立的,他是站在小生产者的立场,认为人欣赏音乐的前提是“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因此提出了“非乐”的音乐美学思想。其反对音乐思想产生的重要原因是贵族无休止地放纵私欲,音乐成为其享乐以及压迫人的工具。墨子并不是从根本上反对音乐,不是觉得音乐不好听,而是认为欣赏音乐的前提是解决人们的衣食问题。必须先去解决人们的基本生活问题,再去进行音乐活动。
  总之,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具有丰富的音乐美学思想,其思想的产生也为当时的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每一个学派的思想都对后世的音乐美学发展产生了深厚的影响,成为现代人研究古代音乐美学的一手资料。
  (摘编自武哲弘、杨美媛《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音乐美学思想》)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先秦时期社会动乱,各个学派对国家的兴衰进行思考,各抒己见,促进了学术思想的繁荣。
  B. 先秦时期,诸子百家著书立说,百家争鸣,他们的思想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C. 孔子认为,应从诗里面学礼,从礼里面学乐,而三者关系密切,共同指向个体的道德修养。
  D. 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音乐思想在产生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当时阶级因素的影响。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诸子百家散文在学术方面和文学方面均取得了不俗的成就,然而诸子百家散文中的音乐思想更多地体现了其学术价值。
  B. 春秋时期的各个流派的音乐思想各有特色,即使同一学派的不同代表人物,其音乐思想也相互交融但又相互区别。
  C. 孔子对《韶》乐非常欣赏喜爱,甚至听了《韶》乐,可以达到“三月不知肉味”的程度,这是因为《韶》乐形式完美,尽善尽美。
  D. 庄子与老子对音乐的看法有所不同,庄子认为不受世俗限制、自然而发的音乐,人人都可以享受,这一点庄子与儒家相同。
  3. 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儒家音乐思想的一项是(   )
  A.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B. 辞义详,而乐曲简。
  C. 先王恶其乱也,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 D. 耽于女乐,不顾国政,则亡国之祸也。
  4. 墨子曾言:“乐者,圣王之所非也,而儒者为之,过也。”而荀子《乐论》中曾对此明确表示“君子以为不然”。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二者观点不同的原因。
  5. 请结合文本,完成下面的表格。
  诸子言论 体现的相关的音乐思想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季氏,鲁国大夫。佾,古代乐舞的行列。按周礼规定,只有天子才能用八佾,大夫用四佾) _______
  仁言不如仁声之人人深也。(孟子) _______
  性情不离,安用礼乐!(庄子) _______
  【解析】
  【导语】这篇阅读文章详细介绍了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展现了当时学术思想的繁荣与多样性。文章通过对儒家、道家、墨家等不同学派的音乐观点进行对比,揭示了各学派在社会、政治和文化背景下的独特见解。孔子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强调音乐的教化作用,老子的“道法自然”则倡导音乐的自然性,而墨子的“非乐”思想则反映了对贵族享乐的批判。文章不仅展示了诸子百家思想的丰富性,还体现了音乐在先秦时期作为文化、政治和社会工具的重要性,为后世音乐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C.“应从诗里面学礼,从礼里面学乐”错。孔子认为,为诗、礼、乐的学习虽有先后顺序,但并没有说从哪里学礼,从哪里学乐。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判断的能力。
  (二)阅读Ⅱ(本题共3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孔子的自白
  顾随
  孔子南游于楚的时候,有一天,楚国的叶公居然向子路打听孔子的为人来。
  ——你们的先生,孔仲尼,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呢?为什么你们大家都甘心给他老先生赶着车,困苦颠连地跟着他东西南北地跑啊?
  这问题使子路有些恼了。倘使在他年轻的时节,他会当面给他一顿抢白吧,然而他现在确是老了,跟着先生周游了几年,软钉子,硬钉子——使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