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6390字。
  九年级语文试题
  2025.10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1分)
  在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中,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得以凝聚、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为此,学校开展了关于“家国情怀”的语文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小题。
  【家国之魂】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军人的心中,家不仅仅是远方倚门翘首而盼的老父母,更是夜幕降临悄然亮起的万家灯火。炽热的家国情怀是军人身上最宝贵的品质。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岁月静好,军人__________,视死如归。从东南沿海到西北边陲,从雪域高原到江河平原,从戈壁大漠到白山黑水,祖国每一寸土地上都有军人战斗的足迹。在抢险救援一线,军人将险情挡在身后,把人民利益举过头顶;在反恐维稳一线,军人枕戈待旦冲锋在前,迎着子弹决胜疆场;在撤侨护航一线,军人把危险揽入怀中,将最安全的道路留给返乡同胞……“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这zhèn(   )聋发聩的誓言,既是军人的豪情壮志,更是军人对祖国的承诺。
  【英雄本色】
  丹心寸意,皆为有情;奋不顾身,共筑家国。这份家国情怀,亘古不变:从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到“核盾功勋”林俊德扎根戈壁大漠52年,心无旁wù(   ),为中国核试验孜孜不倦,鞠躬尽瘁,“敦煌的女儿”樊锦诗深居大漠黄沙,用爱和生命践行国家文物。他们所体现出的那份流淌于血脉里的家国情怀,高尚纯粹,始终是中华民族坚韧的精神支柱。
  1. 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1)翘首(     )    (2)炽热(     )
  (3)zhèn聋发聩(     )    (4)心无旁wù(     )
  2. 填入【家国之魂】语段横线处的成语,你认为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山穷水尽	B. 前仆后继	C. 发愤忘食	D. 舍身求法
  3. 从以下句子中选出反映家国情怀的一副对联,将对联抄写在横线上。
  ①心想事成迎新春           ②英雄先辈洒热血           ③国泰民安千秋固
  ④仁人志士筑山河           ⑤春风和煦润万物           ⑥家富人和户户欢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下面从以上两个文段中选出来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从戈壁大漠到白山黑水,祖国每一寸土地上都有军人战斗的足迹。
  B. 在反恐维稳一线,军人枕戈待旦冲锋在前,迎着子弹决胜疆场。
  C. 这zhèn聋发聩的誓言,既是军人的豪情壮志,更是军人对祖国的承诺。
  D. “敦煌的女儿”樊锦诗深居大漠黄沙,用爱和生命践行国家文物。
  5. 除了上述人物,你还知道有哪些具有英雄本色的人物呢?请选择一位为其写一段介绍语,50字左右。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1)翘首(qiáo shǒu):抬起头(向远处看),形容殷切盼望的样子。
  (2)炽热(chì rè):形容温度极高或感情非常热烈。
  (3)振聋发聩(zhèn lóng fā kuì):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4)心无旁骛(xīn wú páng wù):心思没有另外的追求,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6. 在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日阅兵式上,人民军队集中展示了“自强不息”的精神,
  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从唐到宋,它是李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路难》)的自信自立;是韩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不惜残年的忠诚之心;是苏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调歌头》)的美好祝愿和豁达胸襟;是欧阳修“__________________,醒能述以文者”(《醉翁亭记》)的与民同乐:也是范仲淹“__________________,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的政治抱负。
  二、阅读与鉴赏(49分)
  (一)诗词鉴赏(5分)
  忧国①
  陆游
  恩许还山已六年,誓凭耕稼饯华颠②。
  养心虽若冰将释,忧国犹虞③火未然。
  议论孰能忘忌讳?人材正要越拘挛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