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3120字。
河北省邢台市七校202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从“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传说算起,中国人喝茶已经有超过5000年的历史了。在对茶叶利用的漫长岁月里,人们起初主要把茶当作食品、药品来使用。国人认为“药食同源”,有着诸多益处的茶,当仁不让地被应用到日常饮食中。一开始,对茶多使用食物的处理方法,基本上就是把自己觉得好吃好喝的东西和茶放在一起混煮,最终连茶叶一起吃下去。三国《广雅》里记载:“荆、巴间采茶作饼成,以米膏出之。若饮先炙,令色赤,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芼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
中唐时期,茶圣陆羽出世了。对于这种茶食混用的方法,茶圣很是鄙夷,他痛斥混煮出来的茶汤“斯沟渠间弃水耳”,味道就像下水道里的污水。公元780年他写了一部书,告诉大家煮茶的正确方法。从茶的产地、加工、器具、饮用方法,一直聊到茶历史、茶文化的方方面面,这就是世界上第一部茶文化专著《茶经》。茶中的真香被陆羽彻底发掘,一下子征服了世人,“越众饮而独高”。陆羽还详细列出了茶的器具和仪轨,“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陆羽倡导的饮茶方法,通常被称为“煎茶法”,它和点茶法在饮用前,都要先将茶加工成末状。
不过,按宋人的标准,点茶可比煎茶高级多了!
唐代制茶方法相对简单,属于最原始的蒸青工艺。煎茶时茶中的苦涩物质很容易释放到茶汤中。宋代制茶工艺大幅提升。北宋初年,宋太宗就派人到福建北苑,接管了南唐的贡茶园,专门开始种植和加工只供皇家饮用的“龙团凤饼”。后来,丁谓、蔡襄、郑可简等士人先后参与到茶的制作中。士大夫有文化、有见识、有能力,也有人脉,一旦他们参与到农副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茶的标准、质量、创新、品牌、人群市场,一下子就都有所提升。茶制作工艺水平飞速发展,达到了前所未见的高度。点茶法由此出现,点茶的时候,通常先把粉末状的茶放在茶盏里,然后把壶拿到高处,壶嘴一歪,微微向下倾斜进行冲点。末茶和热水一起通过击打,形成浓厚的沫饽,随着茶汤一起吃下去。
皇室的重视加上士大夫阶层的参与推广,点茶文化迅速流传,很快渗透到社会各阶层的礼仪文化和日常生活中。
殿堂之上,茶从一种饮品上升为皇家恩宠的代表物品,皇帝经常将赐茶作为表彰臣子荣誉之事。只有在宋朝,茶才被赋予了如此之高的地位。皇帝在皇宫内院举办私宴,还会亲手给臣子点茶。
点茶是文人们休闲时的重要内容,和烧香、挂画、插花被共称为“四般闲事”。民间,茶已经成为每
点茶法的消亡大约在明中期。最主要的原因是明代国力发生了变化。明代初年其实还在延续宋代的团饼贡茶制度,但因为团茶制作要消耗大量的人财物力,茶农不堪其苦。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穷苦出身的朱元璋颁布了废团兴散的诏令,大大降低贡茶的标准:“岁贡上供茶,罢造龙团,听茶户惟采芽茶以进。”上行下效,在皇帝的提倡下,叶子状的散茶饮用开始兴起。
(摘编自观合《点茶之书:一盏宋茶的技艺与美学》)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中国人饮茶的历史可追溯至“神农尝百草”,当时的茶既是食品也是药品,体现了“药食同源”的观念。
B.唐代陆羽在其著作《茶经》中,主张先将茶叶加工成末状,这一做法与后来的“点茶法”是相同的。
C.北宋初年的“龙团凤饼”开始只是专门为皇家制作的贡茶,后经士大夫的参与,很快推广到各阶层。
D.明代的炒青工艺,利用高温有效地激发茶叶的芳香物质,使散茶冲泡的口感要优于之前的蒸青散茶。
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作者在解释点茶法“高级”的原因时,重点比较了唐宋的制茶工艺对最终茶汤效果的决定性作用。
B.作者通过列举与茶有关的礼仪及不同阶层的茶馆,对点茶文化如何融入宋代的日常生活进行了说明。
C.文章介绍中国茶叶的六大品类以及相关茶香系统,意在论证炒青工艺的出现给茶业带来的深远影响。
D.文章按照时间顺序,阐述饮茶方式“煎茶→点茶→泡茶”的演变历程,勾勒出中国茶饮发展脉络。
3.根据原文和图片内容,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5个字。(3分)
唐代以水煎茶,全部技巧集中在对 ① 的控制上。与之不同的是,点茶不仅讲究磨茶、择水、候汤,还要求有高超的击拂手法。点茶在宋代十分流行,尤其是 ② ,将茶道提升为一种极优雅的生活艺术,这从陆游《临安春雨初霁》“晴窗细乳戏分茶”一句中可以得知。《茶经》中,陆羽记录了煎茶法的二十四茶器,不过今天大多已不见于茶事之中。而宋代点茶法所用的器具,对后世影响深远。其中的执壶,是今天 ③ 所用茶壶的老祖宗。
4.作者阐述点茶法衰落的原因时,行文思路清晰严谨。请简要说明。(4分)
5.今天,行销世界的不少茶叶品牌,使用碎茶茶包的形式,让冲泡变得更为容易,让茶饮更为普及,但也有许多国人对此不屑一顾,认为这是茶文化的退步。你怎样看待这种茶饮形式的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6分)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乡妇拉着个十来岁的小妞进来。小妞的头上插着一根草标。李三本想不许她们往前走,可是心中一难过,没管。她们俩慢慢地往里走。茶客们忽然都停止说笑,看着她们。
小 妞(走到屋子中间,立住)妈,我饿!我饿!
乡妇呆视着小妞,忽然腿一软,坐在地上,掩面低泣。
秦仲义 (对王利发)轰出去!
王利发 是!出去吧,这里坐不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