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2510字。

  江苏省苏州市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2025.11
  注意事项:
  本卷共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请将所有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相应的答题区域。写在本卷上无效。
  一、阅读(70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美国文论家M.H.艾布拉姆斯把文学艺术分为四个要素:作品、艺术家、世界和欣赏者。
  第一个要素是作品,即艺术产品本身。由于作品是人为产品,所以第二个共同要素便是生产者,即艺术家。第三,一般认为作品总得有一个直接或间接地导源于现实事物的主题——总会涉及、表现、反映某种客观状态或者与此有关的东西。这第三个要素便可以认为是由人物和行动、思想和感情、物质和时间或者超越感觉的本质所构成,常常用“自然”这个通用词来表示,我们却不妨换用一个含义更广的中性词——世界。最后一个要素是欣赏者,即听众、观众、读者。作品为他们而写,或至少会引起他们的关注。
  在这个以艺术家、作品、世界、欣赏者构成的框架上,……可以用一个方便实用的模型来安排这四个坐标。就用三角形吧,把作品摆中间:
  艾布拉姆斯认为,在理论史上,重视作品与世界关系的是再现论,重视作品与艺术家关系的是表现论,重视作品与欣赏者关系的是实用论,把作品看成是自足存在的是客观论。
  但是,刘若愚认为,艾布拉姆斯以作品为中心的图示框架不能包括中国传统文论。在中国传统文论中,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构成了一个动态世界,不能对其中任何一个要素进行孤立说明,并且也勾画了一个图表:
  刘若愚的这个图表,是符合中国传统文论实际情况的。如果再深入一步,就会看到,不仅作品处于动态世界中,而且,作品内部,构成作品的各个要素也处于动态之中。
  (摘编自傅道彬、于茀《文学是什么》)
  材料二:
  加:事实上,我一直尽力使自己不跟别人雷同。我不但没有去模仿我所喜爱的作家,反而尽力回避他们的影响。
  门:不过,评论家们总在你的作品里看到福克纳的影子。
  加:是啊,他们硬说我是受了福克纳的影响,有段时间,竟把我自己也说服了。对此,我倒并不反感,因为福克纳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不过,我认为,评论家们所说的影响我有点儿不明白。就拿福克纳的影响来说,地理上的相似比文学上的相
  1.根据材料一艾布拉姆斯文艺四要素理论,方框内的框架图示意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尔克斯承认自己与福克纳在创作上有相似主要体现在地理背景上,而非主要在文学创作的表现手法上。
  B.卡夫卡的《变形记》与马尔克斯外祖母讲述的鬼故事都有超自然元素,一定程度上都映射了部分现实。
  C.马尔克斯极力回避福克纳的影响,甚至要摧毁他,其实是想要打破福克纳文学框架的束缚,去实现超越。
  D.在马尔克斯看来,加勒比地区之所以是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是因为他对家乡的深刻情感与身份的认同。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学四要素中,世界指作品主题涉及的客观现实,而欣赏者是作品的接受者,该框架是将作品视为分析的核心。
  B.刘若愚图表中并没有宇宙和作品间的直接关联,可能是因为作家如果不能够先对宇宙有所感受,作品便不可能展现宇宙的“真实”。
  C.艾布拉姆斯的框架与刘若愚的图表存在差异,主要在于:前者更重视作品与其他三要素的关系,后者则将四要素视为互动的整体。
  D.艾布拉姆斯与马尔克斯对读者的认知存在矛盾:前者主张欣赏者通过接受活动实现作品的实用功能,后者则认为作家应主动打破评论者的预期。
  4.根据上下文,材料二横线处提出的问题可能是什么?请写出并阐述理由。(4分)
  5.请结合材料一刘若愚关于文学四要素的理论模型以及材料二的谈话内容,试从“宇宙”(“世界”)“作家”“作品”的互动关系角度阐释《百年孤独》的创作。(6分)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西门客栈
  岑燮钧
  若是站在城墙上看,舜江城全是乌压压的瓦片,鳞次栉比,几乎没个歇脚处。在西大街,有一家“李阿大千层饼店”生意一直不错。店不大,只一间屋面,底下住着李阿大夫妇,楼上让给了儿子和媳妇。儿子本来是有大名的,但人家都叫他李小大,他的大名就没人知道了。跟爹一样,他也是个木讷的人,一棍子打不出个屁儿来。但他媳妇阿巧却灵巧得很,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