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题,约10760字。
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基础知识(本题共6小题,18分)
1.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寥廓(kuò) 遒(qióng)劲 罅(xià)隙 樊(fán)笼
B. 铆(mǎo)钉 慰藉(jiè) 撂下(lào) 踌躇(chú)
C. 着恼(zháo) 包扎(zā) 抖擞(sǒu) 雕琢(zhuó)
D. 兜鍪(móu) 褶(zhé)皱 娇嗔(chēn) 籼(xiān)稻
2.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橘子州 揳入 夜宵 酣畅淋漓
B. 百舸 讷讷 肺府 技艺精湛
C. 竞自由 避嫌 炽热 梳装打扮
D. 沉吟 憎恶 执拗 书生意气
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中华文明 、博大精深。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杰出的艺术创造和丰富的 记录,是我们代代传承的文化瑰宝。闻一多曾说,诗人对诗的贡献是次要问题,重要的是使人精神有所寄托。古典诗词之所以能传承千载,经久不衰,正因为它 着中国人的诗情与诗心,寄托着中国人的精神追求。
A. 源源不断 情感 承担 B. 源远流长 情绪 承担
C. 源源不断 情绪 承载 D. 源远流长 情感 承载
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图书馆里熙熙攘攘,安静的环境让读者能更专注地看书,感受文字的韵味。
B. 第一次上台演讲时,他紧张得手心冒汗,站在台上局促不安,连声音都有些发颤。
C. 小明暑假和同学一起去博物馆,那里展出的文物给他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
D. 新来的店员始终和颜悦色,耐心解答每一个问题,让顾客感受到了优质服务。
5.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诗有别于古典诗歌,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闻一多的《红烛》是新诗的代表作之一。
B. 建安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时代,也是文人五言诗创作的繁荣时期,代表人物有曹操、曹丕、曹植父子和“建安七子”。
C.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念奴娇”是词牌名,“赤壁怀古”是题目。词牌名规定了词的字数、句式和韵律,题目则揭示词的内容或主旨。
D.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宋代“豪放派”代表词人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女词人。
6. 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莳:移栽、种植。
B.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存:保存。
C.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颠:顶端。
D.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尊:同“樽”,一种盛酒器。这里指酒杯。
二、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劳模精神产生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生产方式的变革,劳模精神以特定的时代内涵与形象表征回应了我国不同时期的现实需求,成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底色。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