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1910字。
2025-2026学年度高三(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浸种:一夜春雨涨堂前,万木生芽迎句芒
南宋楼璹的《耕织图》是“中国最早完整记录男耕女织的画卷”,被誉为“世界首部农业科普画册”。相传元代程棨临摹时,给每幅图加留了空白,并在空白处用小篆题写了楼璹的五言八句律诗,通过图形说明与文字描述的结合示范,促进了农业科技的传播和农耕文明的传承。
“耕图二十一”画面中一座简明整洁的农舍,门外草木生发,屋前溪水潺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三名男子看年纪似祖孙三代,正相互配合为这一年的耕作准备谷种:左侧的男子挽起裤腿立于溪水中,伸出双手正欲接过装满谷种的竹篮;中间的男子立于岸边,将手中的竹篮递出;右侧的老者拄着拐杖,好似在叮嘱浸种的注意事项。溪水中已有两篮浸泡着的种子,并排着,竹篮上面还放着增重的石块,以便让种子充分地浸泡在溪水中。
耕图二十一首•浸种
【宋】楼璹
溪头夜雨足,门外春水生。
筠篮浸浅碧,嘉谷抽新萌。
西畴将有事,耒耜随晨兴。
只鸡祭句芒,再拜祈秋成。
画面的右侧是楼璹的诗,诗的首联与颔联是对画面内容的陈述:一夜春雨过后,溪流上游水量充沛,门外的溪水也涨了起来;农户们把装有种子的竹篮浸入清浅的溪水中,浸泡后的种子就会萌发出新芽。诗的颈联和尾联则结合农时要求、农具选用、农俗文化等对画面进行了补充说明:立春意味着今年的农事即将开始,农户们清晨就要早起带着犁等农具到田里整地,出发前还要杀一只鸡祭祀春神,以祈祷秋日的丰收。
浸种(乾隆和诗)
谷种如人心,其中含生生。
韶月开初律,向阳草欲萌。
三之日于耜,东作农将兴。
筠筐浸春水,次第宛列成。
画面左上方是乾隆题写的和诗,前三联都是陈述和解释“浸种”的背景和意义:谷种如同人们内心的美好愿望,寄寓着一年的收成和生计;韶月(立春)开始进入新的一轮二十四节气,朝阳的草将要发芽;农历正月一过就要拿耜(即“犁”)开始准备今年的农事了。尾联则以白描的方式强调了画面重点:装满种子的竹筐浸入溪水,一个挨着一个整齐地排列着。
祭“春神”祈秋收
“只鸡祭句芒”中的“句芒”是中国古代神话体系中主管草木生发的“春神”。《礼记•月令》中记载:“孟春之月……其帝大嗥,其神句芒……”表明句芒为孟春之神。又据《吕氏春秋通诠》记载,孟春即春季的首月,具体指立春至惊蛰期间。其间冷空气开始减弱,气温逐渐回暖,有利于种子的萌发。
人们在立春祭祀句芒,举行迎春仪式。对“春神”的祭祀,远在周朝时就有,这种风俗一直延续至清末民初。而杀鸡祭祀的由来也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祭祀活动。在古代社会,人们认为鸡是一种神兽,具有驱邪祛病、祈福祝祷的作用。因此,在祭祀活动中,鸡常被当作祭品。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
A.据说元代程棨临摹《耕织图》时,在空白处用小篆题写了楼璹的五言律诗,促进了农业科技传播。
B.楼璹《浸种》诗的首联与颔联描述了画面内容,颈联和尾联则补充了农时、农具和祭春神等信息。
C.乾隆和诗将“谷种”比作“人心”,赋予农耕活动情感寄托,与楼璹诗相比加入了对浸种意义的阐释。
D.浸种需吸收相当于自身质量15%~18%的水分即可正常发芽,且吸水量与种子类型、水温等相关。
(2)对文中“只鸡祭句芒”农俗文化的理解,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
A.句芒是主管草木生长的孟春之神,祭祀句芒的习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至清末民初。
B.古时鸡被人们视为神兽,具有驱邪祈福的作用,故在祭祀句芒活动中,常被当作祭品。
C.祭祀句芒是孟春之月的重要仪式,体现了古代农业对神明的绝对依赖与敬畏。
D.此农俗属于民间认可和采用的活动形式,反映出民俗与农耕的紧密联系。
(3)根据原文内容,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12个字。
浸种是农耕生产的关键环节,需兼顾自然条件与技术细节。春雨过后,溪水上涨,农户将谷种装入竹篮,压上石块使其 ______ ;选择此时浸种,既因立春后气温回升适合萌芽,也关联着 ______ 的农俗传统;而种子萌发的核心条件,除充足水分外,还需 ______ 以保障酶的活化与呼吸作用及胚乳物质转化。
4.对文中谈及“祭‘春神’祈秋收”的内容是否保留,人们看法不一,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5.文中“浸种需把握农时”的理念,与《齐桓晋文之事》中“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的思想有何共通之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李家庄的变迁(节选)
赵树理
李家庄自从这次成了根据地,再没有垮了,敌人“扫荡”了好几次,李家庄有了好民兵,空室清野也作得好,没有垮了。三年大旱,李家庄互助大队开渠浇地,没有垮了。蝗虫来了,李家庄组织起剿蝗队,和区里县里配合着剿灭了蝗虫,又没有垮了。不只没有垮了,家家产粮都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