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0250字。
浙江省浙里特色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通货膨胀本是经济学的概念,指的是纸币发行量大于市场需要流通的数量,从而导致货币发生贬值的一种经济现象。学者李安宅在《论语言的通货膨胀》中将这一概念引入语言学领域。他指出,币制是交换财富的手段,语言是传达思想和情感的媒介,如同币制与其背后财富不匹配而生的通胀,语言和语言背后的思想、情感的不匹配,就是语言的通胀。
在互联网的社交活动中,语言的通胀是普遍现象,如人们在网上常用“哈哈哈哈哈哈……”来表示高兴的情绪,用“哈哈”两个字来表达在程度上已经不够了。
语言通胀在语音上主要表现为谐音变异和拟音变异两类。在网络社交中,人们会使用“3Q”“栓Q”“三口”(与英文than谐音)来表达感谢之意,这些用谐音的方式来表达日常生活中常见意思的语言通胀现象,就是“谐音变异”。在网络社交中,会产生各种拟音现象,如“duang的一下”,使用者无法用确切的词语来描述,而是通过使用不定式的拟音词来表达,这就是“拟音变异”。
语言通胀在词汇的使用上,主要是以重复和夸张为表征的。首先是单个字词的堆砌。语言通胀超越了原本语言抽象的表达方式,让语言文本变得可感。如难过时使用多个“呜”字表达。词语的堆砌让原本需要体会的情绪转化为视觉可感的内容。这种文本的“可感”为交流双方提供了一种更为便捷的阅读与思维方式,成为接收者可以迅速把握意义的一种途径。其次是夸张的表达。原本用于特定情境下的词汇在语言通胀的情况下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的交流语汇。比如在夸奖一个人或一件东西时,“啊啊啊啊啊救命啊太绝了!”是被更多人接受的表达方式,而一句简单的“好厉害”则会被赋予阴阳怪气的讽刺意味。通过不断重复和夸张让语言由单一的“可读性”变得具有“可感性”,在互联网短暂的碎片化交流中让意义接收者迅速形成对观点的直观印象。
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给人们的交流沟通带来了便捷。但是这种便捷性也给个体带来更多与陌生人或关系疏远的人的沟通,而使得个体产生焦虑。为了缓解这样的焦虑,一些个体把期望寄托于更加高效的表达,提升沟通交流的效率,这为语言通胀提供了产生动力。语言通胀帮助个体更加高效地传递意义和情感,大段的文字,亲昵的称呼消解了个体对于交流的焦虑情绪,通胀后的语言维持着欢快氛围,让信息的触达变得更加确定。
语言通胀在互联网语境下产生并在交流实践中产生流变,是动态发展的。语言通胀的持续扩散和语言具有货币相似的属性有关。语言作为一种线上社交“货币”具有低成本高收益的特点,在日常普通的线上社交中以“宝”“爱你”这样的称呼或话语来拉近彼此的距离。社交距离的缩减和语言带来的情绪价值,对于交流双方都可视为一种收益。
其次,在拉近距离的基础上,使用通胀的语言可以促使交流双方构建起身份认同。在实现认同的过程中,语言所想要表达的意义被弱化,而语言通货膨胀的形式将被强调,使用共同的话语形式可以让交流双方迅速获得对方和自己是同一类人的感觉。
(摘编自李瑶于建华《互联网语言通货膨胀的批判性话语分析》)
材料二:
网络社交语言“通胀”现象,产生于网络社会电子化、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一方面,当电子屏幕阻断了眼神交汇与肢体语言,传递信息的任务便都由文字承担。现实生活中一个点头示意的动作,在手指快速打字时便需化身为“嗯嗯嗯”的连珠式的应答。另一方面,网络时代信息泛滥,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迫使人们不得不采用更具冲击力的表达以争夺注意力。比如,职场人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安宅将经济学中的“通货膨胀”概念引入语言学,提出语言与背后思想、情感不匹配的现象就是语言的通胀。
B. 网络社交中“3Q”“栓Q”等谐音表达,以及“duang的一下”这类拟音词,分别属于语言通胀在语音上的谐音变异和拟音变异。
C. 材料一认 ,语言通胀在词汇使用上以重复和夸张为表征,如用多个“呜”字表达难过,用“啊啊啊啊啊救命啊太绝了!”夸奖他人。
D. 有人因担忧网络语言通胀破坏汉语纯正性而主张禁止使用网络语言,语言学家则认为这种担忧多余,因为汉语始终在动态变化中发展。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网络社交中“哈哈”已无法表达高兴情绪,必须用“哈哈哈哈哈哈……”才能准确传递,这体现了语言通胀的普遍性。
B. 语言通胀让语言文本从“可读性”变为“可感性”,这种转变能让意义接收者在碎片化交流中迅速把握信息,提升沟通效率。
C. 现代科技发展带来的交流便捷性,直接导致个体与陌生人沟通增多并产生焦虑,而语言通胀是缓解这种焦虑的唯一途径。
D. 网络时代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人们采用“暴风哭泣感谢”这类表达,主要是为了通过夸张形式构建身份认同。
3. 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材料一“语言作为线上社交‘货币’具有低成本高收益特点”的一项是( )
A. 某网友在社群中用“宝,这个攻略太有用啦!爱你哟~”回复他人分享的生活技巧。
B. 职场人在工作群用“收到!马上落实,辛苦领导指导~”回应上级的工作安排。
C. 学生在朋友圈用“谁懂啊!这道题终于做出来了,激动到跺脚!”分享学习成果。
D. 家人在家庭群用“明天回家吃饭吗?妈妈给你做你爱吃的红烧肉~”发出邀约。
4. 请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网络社交中语言通胀产生的原因及其在语音、词汇层面的表现。
5. 材料二认为,未来网络社交语言的理想图景是“‘绝绝子’与‘大漠孤烟直’在各自的语境中都熠熠生辉,‘好’与‘好滴好滴’在不同场景中各尽其责”。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对这一理想图景的理解,并分析实现这一图景需要语言使用者具备哪些意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阡陌
汤成难
没有比剃头店更令父亲愿意消磨时间的去处了。
这是村里唯一的剃头店,几乎每天都坐满了人。每一个从外面回来的人,都得经过这儿。
剃头店最近的话题都集中在马戏团上。第一个带来消息的是从县里回来的人,那人也不清楚马戏团来自哪里,河南,湖南,也有可能是荷兰。当他说出最后两个字的时候,剃头店的人都惊呆了,空气中一度出现停滞状态。父亲也坐在人群里,他的脖子抻得很长,由于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