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050字。
七年级语文期中调研试卷
【任务一】积累运用,与课本对话。(29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高邮的秋天,着墨在清水潭的层林尽染里。杉树林、芦苇丛、亲水栈道,在蓝天白云下,好像大自然的调色板;秋色中的汪曾祺纪念馆,宛如被秋风翻起的巨著。高邮的秋天,悠然lì临于高邮湖的明月夜里。月光如水chéng清,流淌过千年岁月的台阶,映照着湖堤、二桥、湖水。秋风若有似无地吹拂在身上,带来满城的桂花香。高邮的秋天,升腾在南门大街石板路上“高邮慢”式的烟火气中。走在这条高邮最著名的历史老街上,两边商铺里叫卖声 ,阳春面、蒲包肉、糖炒栗子……吃的何止是秋天的时令美食,也是活着的文化韵味。高邮的秋天,一静一动,一步一景,皆比诗情更具画意,看不尽,道不完,也品不够。
1.根据文段,完成下列各小题。(9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lì ▲ 临 chéng ▲ 清
(2)给加点字注音。 (2分)
着 ▲ 墨 韵 ▲ 味
(3)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个词语是(▲ )(2分)
A.滔滔不绝 B. 此起彼伏 C.络绎不绝 D.人声鼎沸
(4)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高邮的秋天,着墨在清水潭的层林尽染里。”加点词语“着墨”本义是用笔墨来叙述描绘,在这句话中的意思是“体现”。
B.“秋色中的汪曾祺纪念馆,宛如被秋风翻起的巨著。”这句话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
C.“高邮的秋天,悠然lì临于高邮湖的明月夜里。”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秋风若有似无地吹拂在身上,带来满城的桂花香。”这句话中加点的词语依此是名词、动词、动词、动词、名词。
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春》这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按照“盼春——绘春——颂春”的思路,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B.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儒家经典著作,共20篇。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孔子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
C. 《世说新语》是南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方正》篇。
D. 《秋天的怀念》中国当代作家史铁生创作的一篇叙事散文。此文叙述了史铁生对已故母亲的回忆,表现了史铁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对母爱的赞美,以及先前对母亲不解的懊悔,令人十分感动。
3.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
青春的我们徜徉在古典文学的海洋,感受着古诗词的无穷魅力。当我们在学校思念亲人和旧友时,我们会吟诵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①_____▲_______”“夜发清溪向三峡,②_____▲______”;当我们感慨时光流逝,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