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0280字。
江苏省盐城市2026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考试形式闭卷;
2.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必须作答在答题卡上规定的位置,否则不给分;
3.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上。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①迄今为止,涉及“典型”的理论文献汗牛充栋。我倾向于认为典型这个术语力图解决的是文学人物所寓含的普遍意义。个性隐藏了何种共性?这种共性具有何种意义?对于读者来说,某些著名的人物穿越了历史,至今仍然和我们生活在一起。这些性格的吸引力以及长盛不衰的声誉仅仅是因为生动有趣?这些性格的真正意义是寄寓了某种“普遍的力量”。单纯的生动性格仅仅是文学的初级表征,杰作的标志是在生动的性格背后隐含了深刻的内涵——这就是典型的诞生,典型是二者的有机结合。“典型”这个术语的出现意味着人们对于普遍意义的重视。所以,文学之中各种角色比比皆是,而典型必须是这么一些特殊的人物:他们既是一个人,又代表了一批人;既是具体的形象,又引申出富有意味的抽象理念。
②无论持哪一种观点,有一个前提:典型人物的共性包含的是社会历史内容,而不是某种抽象的永恒人性。对于典型人物的形成,恩格斯强调的是环境与人物的互动关系:“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了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恩格斯进一步阐释:“主要人物是一定的阶级和倾向的代表,也是他们时代的一定思想的代表,他们的动机不是从琐碎的个人欲望中,而正是从他们所处的历史潮流中得来的。”如何从生动具体的动机、人物性格追溯到阶级和倾向,最终发现巨大的历史潮流,这是一幅规模宏大的理论图景。如何以典型问题为轴心,将这一幅图景完整地纳入现实主义理论?这时不能不提及一个著名理论家——乔治•卢卡奇。
③卢卡奇断言,特定阶段的社会历史是一个“总体”。卢卡奇做出判断的信心来自马克思理论。一个社会成员如何可能完整地俯视社会总体?卢卡奇的理论体系之中,只有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拥有这种特殊的视野。杰姆逊曾评价道:“总体论并不是说知道世界上的一切事物,而是说意识到某种社会体系的功能或者目标。……在这样一个社会体系中,只有被压迫阶级才愿意、才可能从这个目标和功能的角度来考察社会。”当然,某些时候,一个现实主义作家的洞察力也可能从另一个意义上抵达相似的高度。卢卡奇指出:“假若他确实是一个现实主义作家,那么现实的客观整体性问题就起决定性的作用。”这不仅因为现实主义作家拥有洞察以及再现社会现实的强大能力;更为重要的是,现实主义作家擅长发现隐于社会总体的特殊性格。
④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时曾经精辟地说过,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个富有启示的论断深刻地揭示了性格的巨大内涵。性格是社会之网的网结。某些性格的基本特征可以追溯到人物的身份、社会声望或者经济境遇。卢卡奇的总体论不仅接收了性格的内涵,并且提供了容纳这种内涵的完整框架,即性格尽量丰富地包含社会关系从而构成一幅历史图景。这个意义上,他的总体论终于完成了社会历史、现实主义文学和典型人物之间复杂的关系配置:现实主义的主要范畴和标准乃是典型,这是将人物和环境两者中间的一般和特殊加以有机结合的一种特别的综合。
⑤卢卡奇强调典型是“不可缺少的决定因素”处在它们最高的发展水平上,处在它们潜在的可能性彻底的暴露中。“决定因素”指的是什么?“阶级性”理所当然地入选。在卢卡奇所描述的社会总体之中,阶级的存在是历史运动的根本原因。阶级的搏斗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这也是许多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共识。但回到文学传统,阶级性的意义可能遭到质疑。尽管每个人都有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由“典型”这个术语力图解决的问题入手,指出“典型”的诞生要作家既塑造出生动的性格,还要在其中隐含普遍的意义。
B.文章援引恩格斯关于“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经典论述,旨在表明典型人物代表了一定的阶级和倾向,标示着巨大的历史潮流。
C.文章在充分肯定卢卡奇总体论对典型理论有贡献的同时,也使用哈姆莱特等文学人物的实例质疑了阶级性对典型的决定作用。
D.当下许多理论家意识到性别、民族等范畴与阶级性同等重要,这表明推动历史的动力已从阶级搏斗转变为多种形式的压迫与反抗。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学作品中能体现善良、虚荣、自私、宽容等人性的角色比比皆是,但未必都能成为典型论者所认可的典型形象。
B.卢卡奇认为社会历史的总体是有可能被完整把握的,一个富有洞察力的现实主义作家可以拥有在作品中再现这一总体的能力。
C.从现实主义的主要范畴和标准来看,卡夫卡《变形记》中格里高尔的性格富含社会关系进而构成一幅历史图景。
D.现代主义文学对典型理论的挑战,本质上是认识论的颠覆,它以社会不可知的悲观认识取代了现实主义历史可知的乐观信念。
3.下列选项中文学人物的性格特征主要源于其阶级身份的一项是(3分)
A.《红楼梦》中贾宝玉对大观园内女性的尊重与怜爱。
B.《边城》中二佬傩送宁选渡船不选磨坊的纯情。
C.《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遭受陷害后的隐忍软弱。
D.《玩偶之家》中娜拉摆脱玩偶身份出走的决绝。
4.卢卡奇是如何在马克思、恩格斯理论的基础上发展“典型”理论的?请简要概括。(4分)
5.请概括下图反映出的主要信息,并结合材料分析其原因。(6分)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 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山 洪 吴组缃
文本一:
在这鸭嘴山脚下,在竹木丛林的笼罩之下,挤着几十座或高或低的简陋瓦屋。章三官正在碓房舂米。这是个二十五六岁的能干小伙子。今年春上才娶了亲,和他的哥哥大官、二官分了锅灶,单独成家立业。
那天,三官一进门就看见几位外乡人正在下堂桌子旁说话。有一位穿崭新军衣的,用一种不自然的音调说着外乡话。
“过来!过来!你也谈谈,村上的事你比我熟。”
三官注意那招呼他的,正是穿新军衣的那一位,仔细看那白皙的脸,才认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