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760字。
江苏省常州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一、阅读(72分)(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如同堵车、污染一样,城市内涝已经成为中国城市普遍存在的病痛,并将会持续很长时间。而更让我担忧的是,面对这样的城市病,庸医泛滥;我们的城市决策者往往又是急病乱投医,结果会把城市置于更加不可收拾的境地。其中的最大误区是:凭借强大的财力,通过修建“灰色”市政排水工程的方法——铺设更大型排水管道、更大的泵站和建更坚固的水泥堤坝——来解决城市雨涝问题。
这样的工程方法会带来很多的问题:
首先是水资源浪费。将雨水排掉,不能补充地下水,是地下水位年年下降的主要原因。雨水是宝,不可排而须留。中国古代人民基于长期的灾害经验,发展了丰富的雨水收集利用智慧,所谓“四水归明堂,财水不外流”,从单体的四合院建筑设计,到城市内的蓄水坑塘系统,到郊区农田上的陂塘系统,都是蓄水智慧的结晶。而当代城市建设中,我们却片面依赖地下水管排水,片面依赖大功率的水泵排水。上天所赐的免费雨水,被我们用昂贵的代价排掉了!
第二,是经济上负担巨大。由于中国城市普遍受到季风气候影响,气候极端,降雨量集中,有时,一天的降雨量可以占全年降雨量的40%,甚至更高。因此,要建造足够大容量的地下管道系统来排泄极端暴雨,既昂贵又浪费;而且,这些设施必须常年维持良好的状态,否则便失去意义。而要维持这套“灰色基础设施”,其代价是巨大的,会给未来的城市管理带来巨大负担。这已经成为西方许多城市想解脱的困境,我们不可再蹈覆辙了!
第三,是水系统生态服务能力的全面丧失。“灰色”工程排雨系统的广泛使用,造成地表水体消失,水生生境消失。同时,雨水被排走后,城市里的绿地又需更多的灌溉,加剧了水资源短缺问题。君不见,一方面,雨水被迅速排掉;而另一方面,雨过天晴后,城市绿地在用“最先进”的自动喷灌系统,准时在太阳落山的时候开启,喷洒“甘霖”,这是何等的浪费!
当代城市雨洪管理最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是将雨水就地消纳,让雨水在一定范围内滞留,就地资源化。对待中国的城市雨洪,正确、简单、高效而经济的做法是建立城市“绿色海绵”系统,利用绿地滞留和净化雨水,回补地下水,滋润干渴已久的土地和地表生命植被。具体做法包括:恢复河漫滩,让那些被水泥固化了的水系河道重归自然,并给水流让出足够的空间,任其水涨水落;建立雨洪公园和绿色水库,降低公园绿地标高,沿路设计生态沟,在社区建立雨水收集绿地等等。每个城市有近50%的绿地,可以用来帮助解决雨涝问题,一个简单的算数是,只要城市的绿地标高普遍低于道路20公分,我们的城市就可避免雨涝灾害;同时,利用大多数城市都有的众多河流湖塘,承担雨涝调蓄的功能。古代中国城市适应内涝的智慧之一是将城市建在水中央或者把水留在城市中和城市四周。遗憾的是,目前这些绿地和自然水系并没有很好发挥滞蓄雨洪的作用,相反,它们往往成为城市的负担。
当然,适度的人工管道排水在城市中是必须的,但即使如此,也应用分散式的管道系统,而非集中的排水管网。将这些分散的、局部的排水管道与下洼式的城市绿地和公园以及城市中的湿地、湖泊、河流等自然水系统相结合,完全可以建立起一个具有综合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维护成本低廉、雨洪管理的生态基础设施。确立生态的观念,而不依赖灰色水泥路径,以此思路,必定还会找到新的、更多对待雨洪的方法。果如此,则城市的雨洪就不再是灾害,而是福音了。如果我们城市的后代在雨后能听到蛙声,那将是何等的福祉!
(摘编自俞孔坚《让雨洪不是灾害,而成福音》)
材料二:
自21世纪以来,我国夏季多雨带的时空分布正在发生变化,北方地区降水呈现出增多趋势,包括黄河下游到海河流域、松花江到嫩江流域等;与本世纪初的情况相比,近十年的增加趋势最为明显。这与全球变暖导致的大气含水量增加有关。对我国来说,降水异常的空间分布并不均匀,北方降水增多更明显,南方降水甚至出现减少情况。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铺设更大型管道,建设更大的泵站和更坚固的水泥堤坝,不仅不能在暴雨来临时迅速排涝,还会带来很多的新问题。
B.古代收集利用雨水的智慧与当代城市雨洪管理最先进的理念和技术高度契合,足以解决当下我国城市遭遇的内涝困境。
C.城市绿地有助于构建起更好的雨洪管理生态系统,但由于设计、使用的不合理,目前它们往往反而成为城市的负担。
D.中国城市普遍受到季风气候影响,降水的时空分布都不均匀,近年来这一特点在北方尤其明显,降水量逐渐多于南方。
(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用“灰色”来形容传统排水工程设施,形象地说明了其材质特性,也与绿色生态理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B.材料一从资源利用、经济负担、生态影响等方面阐述了修建“灰色”排水工程方法的弊端,条理清晰,层层深入。
C.材料二聚焦全球气候变暖来分析我国夏季多雨带北移的具体原因,体现了研究人员善于抓住关键要素的科学思维。
D.材料二分析问题时,运用“导致”“全球变暖背景下”“可能性增加”等不同的表述,体现了科学研究的严谨性。
(3)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绿色海绵”系统理念的是( )
A.某市大力铺设大型管道增加泵站,以应对城市雨涝。
B.某社区将绿地改造成停车场,以满足居民停车需求。
C.某市拆除了一些河道的水泥堤岸,疏浚其自然水系。
D.某市在公园内修建大型地下蓄水池,用于存储雨水。
(4)材料一是作者写给广大城市管理者公开信,信中流露出浓厚的感情色彩。请结合原文内容简要分析。
(5)中国知识分子历来有深厚的家国情怀,强调经世致用。这两则材料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悼志摩
王统照
九月二十号的早上我看见报纸上的志摩的死耗,当时觉得过于离奇突兀了,也如他的别的友人一样的不相信。但这个重大的消息却在我的心头上迫压了一日。第二日探不到什么,又过了一日报上说北平有人去照料他的尸体,运柩南下,我才确定志摩真从火星烟雾中堕下来,把他的生命交还“那理想的天庭”,“永远辞别了人间”。那几个晚上我总觉得心绪不能宁贴,不自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