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890个字。
无法预约的精彩
——《斑羚飞渡》教学案例
时间:2006年3月6日
地点:孝丰镇中学多媒体教室
班级:110班
性质:校级公开课
一、案例背景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好问是知识的窗户,才能的马达,创新的动机。质疑,即提出疑问。阅读中的质疑,是指经过较充分的阅读感知分析后提出疑问。心理学研究表明:“疑”最易引起思维的不断深入。而长期以来,很多人认为语文教学就是教师设法教得学生没问题,这便是成功的教育。而现代的教育观则认为将没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有问题,才是成功的教育。“知识是一个过程的结果,又是另一个过程的起点,它始终有待再考察、再检验、再证实,如同人们始终遇到新的困难的情境一样。(杜威)”所以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会质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有一次,我在上公开课《斑羚飞渡》时,遇到了这样一件事。
二、案例过程
师:今天这堂课就上到这儿,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这句话我随便说的,没指望学生提问,因为快下课了。我希望学生上完课没有问题,那我可以圆满完成这堂公开课,准时下课。但事于愿违,一学生突然站起来。)
生:我认为“两座山峰之间相距约六米左右”这句话有毛病,其中“约”和“左右”都是对六米的限制,都表示估计,只需一个就行了。
(学生振振有词)
师:这位同学发现了教材中的一个错误,老师都没发现,你可真了不起。
(这一表扬可好了,“一石激起了千层浪”,学生都来劲了。)
生:老师,“每一只年轻斑羚的成功飞渡,都意味着有一只老年斑羚摔得粉身碎骨。”它们掉到河里,怎么能“粉身碎骨”呢?
师:你真细心啊!作者用词不准确,是吗?说得有道理。
(这时,后排听课的老师频频点头,露出赞许的微笑,我眼睛一亮,计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