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540字。
九年级上语文教案(四)
第三单元
单元教学目标
一、阅读小说,首先要了解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初步培养阅读小说的能力。
二、学会揣摩小说是怎样通过外貌描写、内心描写、行动和语言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的。
三、阅读小说,重点放在对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分析上。
四、懂得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中心思想的。
单元教学课时安排
共安排 9 课时
9.《故乡》3课时             
10《孤独之旅》2课时
11《我的叔叔于勒》2课时  
 12《心声》2课时
课前准备
9.《故乡》PPT  MP3课件   
10《孤独之旅》PPT 课件
11《我的叔叔于勒》PPT  MP3课件   
12《心声》PPT 课件
第三单元
                             9、故乡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的特点    2.理解文章主题     3.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分析人物,评价人物,探讨人物与主题的关系。
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在前几册课本中已经学过了不少小说,如《最后一课》、《社戏》等,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1、一篇小说必须具备哪三个要素?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塑造人物形象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因此,人物是三要素中的主要要素。
2、常见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
肖像、心理、行动、语言描写,以及正面、侧面描写。
3、小说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它一般包括: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还有序幕、尾声。
4、环境:A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B自然环境;用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感情等。
5、时代背景
辛亥革命后,封建王朝的专制政权被推翻了,但代之而起的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由于这双重的压迫,中国的广大人民,日益贫困化。这篇小说是鲁迅在1919年12月初,回故乡接母亲时亲眼看到故乡的破旧不堪和农民生活的贫困,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一年后就以这次经历为素材,创作了小说:《故乡》。
二、整体感知
听MP3课文录音,熟悉课文,思考小说的线索,情节结构。
  小说以时间为序,以我回故乡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全文可按“渐近故乡——在故乡——离开故乡三个方面分为三个部分:
一、交代了时间、地点、回家原因及心情。
二、“我”在故乡期间的见闻和感受,
老屋的寂寥,决定搬家。
回忆与少年闰土的友情。
“杨二嫂”的变化。
闰土的变化。
三、“我”怀着深深的失望与痛苦的心情离开故乡,把希望寄托于未来、寄托于下一代。
三、人物形象
①文中写了哪些人物?在这些人物中,其中哪些人物刻画得较详细?
文中塑造的人物有:闰土、杨二嫂、“我”,“我”母亲、水生、宏儿;其中闰土、杨二嫂、“我”,刻画得比较详细。
②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然后用一两句生动的话对人物作一评价。
PPT课件展示
闰土(1):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如同一把把挫刀,在时间这块励石上,活生生地把一个少年小英雄磨成了一个木偶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