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200字。
惠安一中2007届高中语文第一册文言文知识归纳
2006/9/15
一、通假字
1.夫晋,何厌之有 (通“餍”,满足) 2.若不阙秦(通“缺”,损害)
3.秦伯说(通“悦”,高兴) 4.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5.失其所与,不知(通“智”,明智) 6.南至于句无 (通“勾”)
7.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通“率”) 8.将免者以告(通“娩”)
9.三年释其政(通“征”) 10.令壮者无取老妇(通“娶”)
11.亿有三千(通“又”) 12.孰视之(通“熟”,仔细)
13.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无不歠也
(餔,通“哺”,给人食物吃。歠,通“啜”,给人水喝)
14.其达士,絜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 (摩厉,通“磨砺”,切磋,磨练)
15.少益耆食(通“嗜”,喜爱) 16.必勿使反(通“返”)
17.奉厚而无劳 (通“俸”,俸禄) 18.鼓瑟希 (通“稀”,稀疏)
19.莫春者,春服既成(通“暮”) 20.唯求则非邦也与(通“欤”,吗)
2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斑”) 22.涂有饿殍(通“途”,道路)
23.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通“毋”,不要)
24. 以为轮 (通“煣”,用火熨木使弯曲)
25.虽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 26.君子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
27. 泾流之大(通“径”) 28.不辩牛马(通“辨”,辨明)
二、古今异义
1.敢以烦执事
古:文中是对秦穆公的敬称,不敢直接称对方时的婉转说法
今:掌管某项事情(工作)(的人),可用作动词或名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 古:出使的人 今: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个人 今:尊称人的妻子
5.然谋臣与爪牙之士。 古:像爪和牙一样,指帮助者或得力助手今:比喻坏人的党羽
6.苟得闻子大夫之言。 古: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 今:医生。
7.丈夫二十不取。 古:男子 今:男女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8.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子 古:原野 今: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9.明日,徐公来 古:第二天 今:今天的下一天
10.今齐地方千里。 古:土地方圆 今:田地或疆域。
11.故愿望见太后 古:希望看到 今:希望将来能达到某种目的的想法
12.河内凶 古: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今:凶恶。
13.邻国之民不加少 古:更 今:增加。
14.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古:供养活着的人 今:保养身体
15.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托身、安身 今: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16.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古:因此 今:连词,表承接
将不能改于是 今:对这种情况
三、一词多义
若 1、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似乎,好像)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假如)
3、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 (你)
说 1、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陈述) 2、秦伯说,与郑人盟 ( 喜欢,高兴)
3、故为之说,以俟观人风者得焉 (杂说,一种文体)
辞 1、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推辞) 2、停数日,辞去 (告别)
3、不辞劳苦 (推托)
鄙 1、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边远的地方)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浅陋 )
3、越国以鄙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