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800字。
六国论
        苏洵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重要文言字词及文言现象;背诵课文。
2 能力目标:学习论点鲜明、论证严密的写法。
3 德育目标:了解作者借史抒怀、借古讽今的为文意图,体察作者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难点:背诵课文;了解作者借史抒怀、借古讽今的为文意图。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3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初读,扫清语音障碍;研习1-2段并背诵。
一 导入
读题“六国论”,这里的“六国”是战国七雄中的六雄,指的是除秦以外的哪些国家呢?(学生回答)即齐、楚、燕、赵、韩、魏六个国家。“六王毕,四海一”,在《阿房宫赋》里,杜牧用这六个字概括了秦灭六国、一统寰宇的历史进程。也许因为秦王朝过于短促,历二代便骤然灭亡,所以后人总喜欢在秦的暴灭上作文章。如贾谊的《过秦论》认为秦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回答)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而杜牧的〈阿房宫赋〉则从“秦爱纷奢”的角度指出了秦朝灭亡的原因,并且指出“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借古讽今的意味非常明显。可以说,凡是历史题材的文章,几乎都有借古讽今的作用。
《六国论》是历史上第一篇不鞭挞强秦暴行,而专门剖析六国弊病的文章,那么,苏洵认为六国的弊病在哪里呢,他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呢?接下来请大家自由朗读苏洵的〈六国论〉,不会念的字、不会断的句要勾画出来。
二 阅读课文
学生先初读,扫清语音障碍;再齐读。
学生初读时,教师可板书生难字音。难断的句可在齐读前,在班上强调。
三 研习课文
(一) 研习第1段
1问:这是一篇很典型的三段论式的议论文,中心论点是哪一句?第一段从哪两个方面加以阐述?
2 质疑疑难字词
3 限时背诵
(二)研习第2段
1 板书提示:注意 固定短语(所字短语的翻译、然则),通假字(厌),古今异义(其实、祖父、至于),词类活用(理固宜然,以地事秦)之,以。
2 质疑答疑
归纳“之”、“ 以”的几种用法
以 ①介词,用。如“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举以(之)予人”②介词,由于。如“不赂者以赂者丧”。③连词,表结果。从而,因而。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以有尺寸之地”。
3 思考:第二段是从哪个方面论证六国破灭的原因的?其中有几层意思?用了哪些对比的语句?(练习一 2)
从第一个方面(“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论证六国破灭的原因。
第一层:“赂”的得失远超“战”的得失。(2个对比1个结论)
秦“攻取”所得与受赂所得对比:“秦以攻取之外……其实百倍”。
诸侯赂秦所亡与“战败而亡”对比:“诸侯之所亡……其实亦百倍”。
以上两个对比之间也构成对比。通过对比,得出“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的结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