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000字。
2006年高考话题作文训练的六点注意
一、考纲的变化
  2004年考纲写作部分,取消了“常用应用文”前的星号,表示考生选择哪一种文体(包括常用应用文体)都是可以的。2005年,考纲更进一步调整为“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载的文章”,明确增加了“其他常见体载的文章”。可以说高考作文的文体至此彻底放开了。这是值得考生注意的一点。考生要充分利用高考作文规定的“文体不限”、“文体自选”,恰当选用能展示自己才华、个性的文体。因此,考生在复习备考时,要选择自己最擅长的一、两种文体,把它练熟,直到能随心所欲,灵活运用。也要注意其他文体的练习,至少不能对它们陌生,以备不时之需。但值得考生注意的是,无论写哪一种文体,都必须符合该文体的规范,“四不像”的文体在高考中是得不到高分的。
  从2003年起,作文基础等级的评分标准有了重大变化,由原来的分四等综合评分改为分内容和表达两项分别给分,各占25分。2004年,有些省市,作文基础等级的评分标准又有了微调,由50分减为40分,内容和表达两项各占20分,每项仍然分四等。估计2005年这个标准不会有变化。这个变化突出了作文考核对“表达”的重视,但这并不是说审题就不重要。考试作文成败的关键还是在审题上。这是由考试作文的选拔性质决定了的。如果审题出了偏差,就写成了另外的作文,显然不符合命题要求,自然会影响其他项的得分。因此,考生在复习备考时,仍然要注意训练自己的审题能力。
  2005年高考作文大纲作文在要求上仍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在发展等级的“深刻”一条中,“观点具有启发性”的表述代表了“启发作用”。“启发作用”要求较低,意为表达的观点对阅卷者有一定启发即可,不一定要求揭示出事物的规律性,而“启发性”则要求作文的观点能给人以思想启迪,其要求更高一些,这样的用词表意也更准确一些。
  二、现实针对性
  写文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从培养目标来说,写现实性较强的文章更有利于培养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2005年的高考作文题可能更注重现实。考生在复习备考时,要重视增强写作的现实性意识。即考生在选材、立意、构思时,要考虑自己的作文体现了什么时代意识、时代精神,解决了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什么新问题、新矛盾。
  注意,一是故事新编、想象虚构等一类作文,也要体现现实意义,要解决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决不能东拉西扯,胡编乱造,空对空。二是,要求作文有现实意义,并不是就要考生盲目去追求热点或大事,或者顺着热点或大事去猜题押题。只要反映了时代精神、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文章,就是有现实针对性的。
  一般说来,高考作文的命题会回避热点问题,只会委婉、含蓄地映射热点问题。这主要是为了防止高考作文的“宿构”,保证高考选拔的公正性。
  三、开放性
  高考作文自“三自”要求提出以来,就给考生提供了相当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2005年,高考作文的命题势必比过去有更大的开放性。第一,从高考作文命题来看,题目类型会出现多样化,几种作文类型的命题形式都会出现,不一定都是话题作文。考生对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等作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