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090字。
课堂设疑教学的思考和实践             
镇江丹徒中学      瞿燕 
摘要:设疑教学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抓住学生阅读时的疑点、疑念,按一定的逻辑顺序设计若干问题,围绕问题设计教学、组织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最终培养学生自我设疑、自我探求的能力,发展学生个体阅读的能力,即自主学习的能力。
读书要会质疑。这是古今学者的共识。宋陆九渊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胡适也说“读书要会疑”,“不会有问题,便没有进益”。素质教育也要求学生学习不能一味的接受教材、全盘记下教师的讲解,而应当在思索中接受,在怀疑中获取。
一.     设疑教学的理论依据。
     设疑教学就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所采取的问题设计及对问题导向的调控,即抓住学生阅读中的疑念、疑点,按一定的逻辑顺序设计若干问题,围绕问题组织教学、开展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关键是“疑”。疑能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吸引学生寻根问底,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深入到学科知识的内核中去,从而成为实现教学目标的刺激。
    心理学家认为,“疑”是引起注意的一种重要策略。罗斯科夫和柏克(J.BOHER)都曾就此做过研究。柏克的实验结果显示:有问题的实验组,进行有意学习,其即时测验成绩、延时测验成绩均优于无问题阅读组的成绩。这就表明,教师可以采取外部手段——设置问题——来控制学生的注意,并激发学生的兴趣,采用适当的注意策略,促进和保持学习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人们学习的目的有二:一是掌握知识、技能,二是获得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对学习者而言,掌握系统的知识和技能是必须的,但这还不是最终目的。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只有应用于问题解决,才有意义。在科技突飞猛进,知识积累急剧增加、飞速更新的时代,不仅要培养学生具有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教给学生具有独立的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设疑,可以引起学生积极、定向、有序的思考,既了解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启学生学习中的思维。因此,在教学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