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0道题,约5410个字。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模拟试题
(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满分:100+2分)
一、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15+2分)
1、请将下面的诗句正确、端正、整洁地书写在田字格内,标点要占格。 (2分)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认真揣摩下列词语,按要求回答问题。(9分)
虔诚 竹坞 戏谑 浩瀚 发窘
蹒跚 拘谨 执著 恍惚 沉淀
萍水相逢 笑容可掬 孔武有力
兴致勃勃 心有余悸 司空见惯
(1)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竹坞( ) 发窘( ) 执著( ) 沉淀( )
(2)请从上述词语中任选4个词语,给予恰当的解释。(4分)
①
②
③
④
(3)请从这16个词语中任选3个,写成一段话,要求语意明确,语句通顺。(3分)
3、阅读并体会下面句子的特点,在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4分)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感情世界更是处处涟漪。人生如酒,每一滴都是醉人的; , ; , ;人生如泉,每一掬都是清爽的;人生如诗,每一句都是动人的; , 。
4、加分题。本题可做可不做,做错了不扣分,做对了加2分。
请在下面人物和与之相关联的事件之间画上连接线。
曹 操 挥泪斩马谡
武 松 大闹五庄观
孔 明 醉打蒋门神
孙悟空 煮酒论英雄
二、文言诗文(15分)
5、请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江南春》《登飞来峰》这三首七言绝句中,任选一首默写下来。(4分)
,
。
,
。
6、按要求填空。(5分)
(1)“沉舟侧畔千帆过, ”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胸襟,揭示了新生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2)2003年6月,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成功实现“蓄水315米”,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展现在世人面前,郦道元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的“ , ”的凄异景状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3)《望岳》一诗中,诗人想象登上泰山之巅抒发豪情的诗句是:
, 。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
(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
(3)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 )
(4)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 )
8、翻译下面的句子。(以下两小题任选其一作答,若两题全做,阅卷时只阅第(1)小题)(2分)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2)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
到了上公开课的那天,教室里前前后后都摆满了椅子,足足有二三十个老师和同学们挤在一间教室里。很多同学心里慌得不行,眼睛也不敢朝黑板看。程老师倒是不怕,打开课本就开始讲课。先讲契诃夫的生平、成就,再挑出几个生字、生词教了几遍。接着她说:“下面请同学们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按照事先的布置,当然只有林蓉一个人举了手。其他同学动都不动。光那阵势就把人吓傻啦!谁敢瞎充好汉呢?
林蓉从容不迫地朗诵了第一段。她读得很流畅,很清楚,程老师满意极了,连连点头,眉里眼里都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