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5道题,约6360个字。
2006年秋七上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B卷)
(满分120分,时长120分钟)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1、请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 )大悟 孤苦( ) 苦心( ) 步履( ) ( )为人知 一言九( )
2、补写下列咏雪的名句。
(1)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 。”兄女曰:
“ 。”
(2) ,门泊东吴万里船。
(3)梅须逊雪三分白, 。
(4)忽如一夜春风来, 。
(5) ,片片吹落轩辕台。
3、以“家”为话题仿写句子。
家是伴人成长的一颗参天大树,也是躲避风浪的一片宁静港湾;
家是 ,也是 。
4、根据你对语言的感悟,在下列句子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答案不唯一,不重复用词,填入的词语能使句子连贯、流畅即可)
读书,能使 的心变得宁静;读书,能使 的心变得湿润;读书,能使贫瘠的心变得 ;读书,能使平庸的人生变得多姿多彩。
5、根据下面几位家长的说话内容,完成(1)~(3)题。
甲:现在,真正不打孩子的家长不多。
乙:是啊,俗话说得好:“不打不成才。”
丙:那可不行。我是从来不打孩子的,好好说服教育,孩子会听你的。
丁:是啊,是不该打。可一时气急了,就顾不得那么多了。那天,我那小子摔破了邻居家的两个瓷玩具,就挨了一顿揍。
丙:克制自己嘛。我认为父母和孩子应打成一片,决不能动拳头!
甲:孩子上小学时应该打,上中学就不要打了。
乙:我认为,为了孩子的明天,父母不要吝啬自己的巴掌!
丙:你们哪,都没有法律意识,打孩子实际上已经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
甲:没有那么严重吧!
(1)家长们谈论的焦点是: 。
(2)认为坚持要打孩子的家长是 ,他的理由是: 。
(3)认为不能打孩子的家长是 ,他的理由是: 。
二、诗歌欣赏(4分,每小题2分)
啊,母亲
舒婷
你苍白的指尖理着我的双鬓,
我禁不住像儿时一样
紧紧拉住你的衣襟。
啊,母亲,
为了留住你渐渐隐去的身影,
虽然晨曦已把梦剪成烟缕,
我还是久久不敢睁开眼睛。
我依旧珍藏着那鲜红的围巾,
生怕浣洗会使它
失去你特有的温馨。
啊,母亲,
岁月的流水不也同样无情?
生怕记忆也一样褪色啊,
我怎敢轻易打开它的画屏?
为了一根刺我曾向你哭喊,
如今戴着荆冠,我不敢,
一声也不敢呻吟。
啊,母亲,
我常悲哀地仰望你的照片,
纵然呼唤能够穿透黄土,
我怎敢惊动你的安眠?
我还不敢这样陈列爱的礼品,
虽然我写了许多支歌,
给花、给海、给黎明。
啊,母亲,
我的甜柔深谧的怀念,
不是激流,不是瀑布,
是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古井。
(写于1975年8月 选自人教社七年级上册《自渎课本》)
6、试分别概括第(1)~(4)节诗的大意。
(1) ;(2) ;
(3) ;(4) 。
7、第(4)节中“我的甜柔深谧的怀念”不是“激流”也不是“瀑布”,而是“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古井”,你怎样理解这句诗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