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34张。图文并茂。
《囚绿记》教案
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的抒情线索,理清课文思路。
2、理解课文主旨,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
3、了解本文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手法。
3、树立积极的生命价值观。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导入新课:
由这一组图片中的绿色,你有什么感受?
看来大家都非常钟情于绿色,绿色是这样的富有生机,让人充满希望。我们今天也将接触这样一位非常喜欢绿色的人,只是他钟情到了极致,以至于将绿色囚禁起来,这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故事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国现代散文家、翻译家陆蠡的这篇文章《囚绿记》。
二、整体感知课文,明确文章的思路。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要求:
1、说说贯穿本文的抒情线索,找出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变化的词语。并以此理清文章思路。
2、文中的“绿”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
3、作者为什么要囚绿? 后来为什么又放绿?
1、归纳板书:恋绿→ 赏绿→ 囚绿→ 释绿→ 思绿
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明确:喜悦、满足→ 快活、留恋→( 无比喜悦→ 不快→ 内疚)→祝福→怀念
2、这株常春藤有着蓬勃生机、执着、坚贞、顽强不屈。)
3、为了让绿色与“我”更接近、更亲密,以装饰简陋的房间,抚平“我”抑郁之心,燃起“我”对生活的希望,“我”把绿色囚住。但是抗日战争爆发后,“我”南下了,并被常春藤那顽强的抗争性格,永向光明的执著精神所感染,故珍重开释了这个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绿囚”。
三、探究学习
在文中作者隐约交代了当时的写作背景,请找出关于这些背景的语句,小组合作,探究一下作者笔下的“绿”象征什么? 你认为“绿”在文中具体可以指什么?
(明确)绿的象征意义:象征生命、希望,追求光明、自由,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 绿在文中具体指:向往光明和自由、坚贞不屈的作者本人!蒙难、渴望自由与和平的北平的人们!日寇铁蹄下坚强不屈的中华民族!
写作意图:“绿”的精神与中华民族的精神是相通的,所以,文章借讴歌“绿”来赞扬中国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总结: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从很小的细节中挖潜出深邃的意蕴和丰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