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400字。
乡土情结
柯灵
江苏省上冈高级中学高一语文备课组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赋予乡土情结的时代内涵,及引用大量诗词的意图
2、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能表达自己的感受。
3、感悟散文的抒情气息。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体会作者为乡土赋予的新的时代内涵。
教学难点:
探讨本文大量使用诗词的意图及作用。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品读感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块魂牵梦萦的地方,它就是故乡。而,故乡又不能仅仅是生我养我的地方。那里留下了难以舍弃的思念,更有大家之思......作为一位世纪文化老人,柯灵早年辗转各地,饱受战争与灾难的离乱之苦,对家园之思有特别的体会。因此,在《香港文学》创刊七周年之际,柯灵是怀着真挚深厚的情感写下了《乡土情结》这篇散文。
二、作者简介
柯灵(1909-2000),原名高季琳,浙江绍兴人。现代作家。原名高季林。少时因家贫失学,靠刻苦自学,走上了文学道路。1925年,在绍兴小学任教。1926年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妇女杂志》上发表了第一篇作品──叙事诗《织布的女人》。1930年任《儿童时报》编辑。1931年冬到上海。从此,除1948年因受国民党政府迫害在香港生活一年外,一直在上海从事报刊编辑工作和电影、话剧活动。建国前曾先后编辑过进步报刊《文化街》、《民族呼声》、《读者生涯》等,介绍了不少延安文艺作品,建国前的主要著作有儿童诗歌《月亮姑娘》、童话《蝴蝶的故事》、短篇小说《掠影集》等。全国解放后曾任《文汇报》副社长兼副总编辑,文化部电影剧本创作所所长,《大众电影》主编,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作协上海分会书记处书记,上海影协党组成员兼常务副主席、上海电影局顾问等职。建国后主要著作有杂文和散文选集《遥夜集》。短篇小说集《同伴》、散文集《暖流》,电影文学剧本《腐蚀》、《不夜城》,根据夏衍的剧本改编的《秋瑾传》等。
三、整体感知
1、何为情结?
——心中情感的纠葛,深藏心底的感情。
2、通过整体感读,你认为贯穿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故园之思
——由“小家”到“大家”,由“离家”到“归家”。
四、合作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