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400字。
《乡土情结》教案
江苏省兴化中学 王新民
教学目标:
1、理清课文的思路,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
2、诵读课文,掌握课文所运用的古诗文,了解它们的含义并体会作者引用的意图;
3、体会作者为乡土情结赋予的时代内涵,谈谈自己对家乡的认识;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努力学习好知识,报答父母、回报家乡、报效祖国。
教学方法:
灌输新课程理念,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感知课文的基础上研习文本,对文本进行评点、讨论,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学、自得,达成文道合一,知行统一的目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家乡人。人,对家乡总有很深的情感,离开了家乡,会有一种乡思乡愁涌起,自然会思念、眷恋家乡。我们同学再过两年也会离开家乡,到异地求学,到时候远离了故土,你猛然间听到家乡话,看到家乡人,会觉得特别的亲切。同乡人在一起交谈,总离不了谈家乡的风土人情,家乡的人和事。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为什么泪汪汪,因为彼此都在想念家乡了。
思乡之情,也是人之常情。可是我们平时只知道思乡,可能没有深入的想想,人为什么会有思乡之情呢,这种情感又有什么内涵呢,思乡之情有什么积极之处呢,这种情感是应该压制还是应该弘扬呢。思乡情结,值得我们思索,值得我们回味。
围绕“月是故乡明”这个专题,我们已经学习了《想北平》、《我心归去》两篇文章。老舍对北平、韩少功对湖南农村的眷恋,都体现了浓浓的乡土情结。而今天我们要研习的文本《乡土情结》将为我们提供一些有关这方面的思考和感悟。(板书课题)
二、作者介绍
柯灵,大家不熟悉,一位老作家,上世纪三十年代在上海从事写作,他跟张爱玲曾是极好的朋友。解放后他从事电影剧本的创作。他是一位很有创作功力的作家。我们读他的这篇散文就可体会到。(柯灵的那么些代表作在文学史上毫无影响,可一概不介绍)
文本是作者为纪念《香港文学》创刊7周年而作的散文。故文中结尾处有盛赞香港同胞之语。2003年全国高考语文卷将其选为现代文阅读材料,始在坊间流行。
三、字词预习检查(见课件)
四、解题:标题为“乡土情结”
1、提问:“情结”一词如何解释?哪位同学给大家做个解释?
明确:心中的感情纠葛;深藏心底的感情。可见,“情结”是一种感情。
2、提问:你觉得“情结”应具有什么特点?能否从文本中找到一首最能体现“情结”特点的诗歌?
启发:西方有俄狄浦斯情结、爱斯屈拉情结的说法,恋母情结带来的后果往往是婆媳关系难以处理好,时下的一个热闹材料就是张柏芝与谢霆锋母亲狄波拉的尴尬关系。这种“情结”的最大特征是:平时的隐秘性和流露时的下意识。
预设学生挑选的诗歌:崔颢《长干曲》(船家女闻乡音而不知不觉亲近陌生男子),最具“情结”的两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