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700字。
古诗内容分类鉴赏教学浅谈
东莞实验中学语文组 张健
[内容提要]古诗鉴赏一直是教学和高考复习备考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弄清古诗的内容分类,从写景抒情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怀古咏史诗、即事感怀诗等几个方面入手,掌握基本的方法,或许可以把握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命脉。
[关键词]古诗鉴赏 内容分类教学 必要性 具体做法 效果
我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是一笔宝贵财富。近几年高考,不论是全国卷还是部分省区的单独命题,都有意加大了对这方面的考查力度,而且考查的面也越来越广。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古诗词鉴赏教学是我们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下面,笔者就针对在古诗的内容分类鉴赏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一、 为什么要进行“古诗内容分类”教学
中国诗歌源远流长,优秀作品极为丰富。中国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歌词。古人所说的“诗言志,歌咏言”,就是指诗和歌的作用。今人所说的诗歌,主要是偏义指称诗而言,而所说的诗词,则是指诗和歌词。面对如此浩繁的一部分内容,在教学实践中,如果没有一个合适的角度和切入点,不论是我们教师还是学生,都会有无从下手的感觉。进行诗歌的内容分类教学,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方法,我认为,原因大体有以下四点:
第一、中国古代诗歌本身的“类化”特征,要求我们进行“内容分类”教学。中国古典诗歌,自从《诗经》、《楚辞》开创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先河之后,各种流派与风格纷呈,本身的“类化”特征就比较明显;分类的标准也多种多样,其中,内容和体裁是最主要的两种分类标准。就拿唐诗宋词来说,它们是一个时代文学的代表,经过历史的淘汰之后,今天存留下来的唐诗宋词珍品仍然浩如烟海。对它们的学习,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须选取一个合理的切入角度。而且分类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陈寅恪先生曾经说过:“治文学史者,必就同一性质题目之作品,考定其作成之年代,于同中求异,异中见同,为一比较分析之研究,而后文学演化之迹象,与夫文人才学之高下,始得明了。否则模糊影响,任意批评,恐终不能有真知灼见。”由此可见分类比较在治学中的重要性。
第二、中国古代诗评大多是“分类”进行的。不论是被钱钟书赞为“在历来的古代诗评里坐着第一把交椅的杜甫”,还是刘勰、钟嵘,他们都曾从“分类”的角度,对很多诗歌发表自己的见解。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最早提出“文以气为主”,后来,我国古诗评中就有了其独特的自成体系的见解,即“文气说”。如我国清代批评家沈德潜评杜甫诗说:“《蜀相》、《咏怀》、《诸葛》诸作,皆以气盛。”古代诗评家既然大多都可对古诗“分类”评价,在我们的诗歌教学中,自然可以进行“内容分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