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9800字。
2006—2007年度高一语文第一学期第一次平时考试试卷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答案一律做在答案卷(第页)上。
第一部分 阅读鉴赏(共75分)
一、诗文阅读鉴赏(40分)
(一) 诗文默写(12分)
1.补写出下列古诗文中空缺的部分。每空一分,写错别字、漏字该句无分。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劳其筋骨, ,空乏其身。(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答案:必先苦其心志 饿其体肤
②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 。
(曹操《短歌行》)
答案: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③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 。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答案: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④ , 。沽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屈原《离骚》)
答案: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⑤纤纤擢素手,扎扎弄机杼。 , 。
(《迢迢牵牛星》)
答案: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⑥ ,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答案: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二)诗歌鉴赏(16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4题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选出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 )。(3分)
A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B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C就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D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答案:D(ABC都使用了比喻,D采用了借代)
3、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诗中用了“暧暧”和“依依”两个叠音词,描绘了一幅雾霭朦胧,炊烟袅绕的山村风光图。
B、“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一句用“羁鸟”、“池鱼”比喻写出了诗人在官场收到的束缚与压抑。
C、从“方宅十余亩”到“鸡鸣桑树颠”描写了一幅破旧简陋无聊的农家景象,说明诗人对贫寒生活的无奈。
D、陶渊明市东晋时的著名诗人,《归园田居》从形式上是五言诗,从内容上主要写他辞官归隐,重返自然后的生活情景。
答案:C
4、“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中的“暧暧”和“依依”在诗中是近义词,可以互换吗?为什么?(3分)
答案:不能互换(1分)因为“暧暧 是写远处村庄的总体轮廓,这是不可能看得清楚的,只能是模糊的,而是建筑物在作者的主观感受上,它是静止的;而“依依”写的是炊烟,“炊烟”一是在高处,二是它是飘动的,比村庄的可见度大,因此用“依依”表示尽管炊烟在远处,但仍依稀可辩。(2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5—6题(7分)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 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5、首联“寒山转苍翠”句中用的“转”字,有何表达效果?(3分)
6、尾联两处用典,一是以春秋时代“凤歌笑孔丘”的楚国狂士___________,借指朋友裴迪;一是用《五柳先生传》的作者_____________自比,这样用典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5、“转” 化静为动。(1分);表现出山色随秋意渐浓而色彩愈来愈深(2分);6、接舆、陶潜。(2分)借接舆生动地刻画出裴迪隐士(狂士)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他的赞美之情,进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2分)
(三)古文阅读(12分)
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吴县人,童髻入学,才气奔放,与所善张灵纵酒放怀。诸生或笑之,慨然曰:“闭户经年,取解元如反掌耳。”
弘治戊午,举乡试第一。主考洗马梁储还朝,携其文示詹事程敏政,相与叹赏,遂招寅往还门下,储奉使,寅乞敏政文以饯。已未会试,敏政为考官,同舍生徐经,以币交敏政家人。为给事华昶所参,语连寅,俱下狱,掠问无状,竟坐乞文事,论发浙藩为吏。不就,放浪远游祝融、匡庐、天台、武夷,观海于东南,浮洞庭彭蠡,归筑室桃花坞,与客日饮其中,尝缘故去其妻,自伤放废,无所建立,譬诸梧枝旅霜,苟延何为?复感激曰:“丈夫虽不成名,要当慷慨,何乃效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