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小题,约6520字。
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中段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请大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
一、现代文阅读(38分)
(一)阅读下面的传记,完成1-3题。(14分)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以后,生活还是像过去一样简朴。临时总统府设在前清的南京总督衙门内。孙中山住着一间不大的房间,房里有四把椅子、两张茶几、一张书桌、一张床和一张沙发。墙上挂着中国大地图和世界大地图。书桌上除了文具和要处理的公文以外,还摆着一些书籍。他的房屋外面是客厅,兼做饭厅。本来黄兴要给他调换房子,他却说:“困难当然很多,但革命政府无须华丽宫殿。如无合适的旧房,搭设棚屋也无不可——总统不是皇帝,而是公仆!”
孙中山生活十分简朴。在总统府内,一般人每餐菜金都在三元左右,这在当时的官场上已算是低水平,而孙中山总是把自己的菜金控制在四角左右。他不吸烟,不饮酒,不喝茶。饮食也很简单,常常是四菜一汤。他每天吃饭都是用的平常碗筷。有一次,厨师在桌上摆上了一套锡制的餐具,孙中山说:“太讲究了,以后不要再拿来。”
孙中山经常利用休息时间书写“自由”、“平等”、“博爱”的横幅赠给同志,勉励他们。有时他喜欢走出总统府去访问群众、视察市政。总统府内有外国朋友送给总统的马13匹,还有友人送的1辆黑色汽车;侍从队有24辆自行车,备总统外出时卫士使用。但孙中山遇事首先想着人民。为避免惊扰群众,孙中山总是悄悄出巡,不声不响。
有一次,孙中山穿着普通制服骑马出城,视察清时遗留的炮台。登上雨花台时,发现那里已挂满旗帜。孙中山急问随从,原来他们出城时还是被人发现了,市民为此张灯结彩,准备欢迎大总统。
孙中山感叹道:“不必去惊扰众人,我们还是改道走吧!”
街市到处是五花八门的广告。许多商品换上了“共和”、“庆胜”、“北伐”等新商标。在一家面摊前,人们踊跃争先剪辫。旁边告示牌大字醒目:“剪辫者免费供肉面一碗,以示奖励。”
地上辫子堆积像小山一样。
剪下辫子的人们喧闹着,端出一碗碗热腾腾的肉面来。
从一旁列队开赴前线的北伐军唱着新军歌:
同胞们,大家起来,唱个歌儿听,
警钟一鸣森森森,睡狮齐猛醒,
革命军,起义武昌,六合同响应。
推翻满清,奔奔奔,妖氛全扫净……
男人剪了辫子,女人裹脚的也大大减少,吸鸦片不再被认为是一种体面的事。“民主”、“平等”、“权利”等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封建帝制,而且提高了广大民众的社会地位和政治素质。……孙中山正感慨着,又被群众发现了,大家一齐拥上前来,顿时,里三层,外三层,一齐鼓掌欢呼:“大总统万岁!”孙中山被围在水泄不通的圈圈里,行动不得。
城外警察分局局长率人赶来维持秩序,巡官拔出指挥刀挥舞,想驱散人群。孙中山见此立即派护卫去制止,他着急地说:“对待老百姓不能这样!我们是人民的公仆!”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齐呼:“大总统万岁!”
孙中山知道不能从正门进城,便决定走旁门,护卫在前开路,围观的人让出一条道来,他们才绕道回到总统府。南门城楼上的守城官员,只见大总统出了城去,却没见他归来,急忙分头寻问,当问到总统府号房(传达室)时,才知道总统早已回府了。
(节选自《“布衣总统”孙中山》)
1.下面不能体现“民主”、“平等”、“权利”等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的一项是( )(3分)
A.市民张灯结彩,准备欢迎孙中山出巡。
B.在一家面摊前,人们踊跃争先剪辫。
C.女人裹脚的也大大减少。
D.吸鸦片不再被认为是一种体面的事。
2.下面对节选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选文从孙中山的居住、衣着、饮食、出行等生活细节来展示孙中山“布衣总统”这一形象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