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900字。
纵横掘进 多维扫射
——考场议论文高效写作策略·审题篇
■李正兵  范志福
审题即在行文前对作文材料中展示的各个组成部分做准确、全面的审读和理解,然后按要求进行写作。纵观2005-2006年高考议论文题目,主要包括命题型和话题型两种形式。但无论哪种形式,只要我们认真审清题目的内涵和外延,就可写出构思深刻的作文。下面,笔者拟结合一些实例作简要介绍。
一、命题型议论文的审题。
1、推敲含义。这种方法主要适宜于直接以词语为题目的文题。这类题目相对而言比较简单,考生只要能够准确把握词语的意义,就以可根据词义立意。例如今年湖南高考要求以《谈意气》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考生只要结合材料中提供的一种解释就可立意,如可谈志趣、性格与交友的关系;可谈意气用事的危害;还可通过历史人物(如苏轼、范仲淹等)生存状态的概说,表现他们超脱旷达、心忧天下的精神风貌。
2、理清关系。这种方法主要适宜于直接以短语为题目的文题。这类题目难度较大,考生首先必须了解短语的结构,明确它们的关系,然后确定写作方向。如《失败和成功》是对比关系,就要论证两者的互相转化;《人与路》(2006年江苏高考作文题)是选择关系,就要阐明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小溪、大河、大海》是比喻关系,就要分析它们所蕴含的道理。
3、联类对比。这种方法主要适宜于写作重点难以把握的文题。对于这种命题,考生不妨将它与另一个相似的题目进行比较,从中辨明各自的侧重点确定立意。如果考生难以把握《谈六合彩的危害》的重点,就可将它与《谈六合彩的由来》进行比较,前者侧重于挖掘六合彩的危害,后者侧重于探究六合彩的起源。这样一来,写作重点就凸显了出来。
二、话题型议论文的审题。
1、巧用暗示。材料型话题作文中,有些话题比较抽象,命题者为了让考生理解话题,往往在提示语上作出了暗示,或明确话题内涵,或指明写作方向,或渗透思想倾向。因此,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提示语中透露出来的信息,根据命题暗示进行立意。
【例一】自然是一本书,社会是一本书,父母是一本书,老师是一本书,同学是一本书,自己是一本书……人生经历中,各种接触、交流的过程都是“读”的过程。读是面对,读是探索,读是了解,读是感悟,读是品味,读是沟通,读是超越……请以“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06安徽高考作文题)
【解析】提示语中命题者不仅明确了“读”的内容(自然、社会、父母、老师、同学、自己等),而且揭示了“读“的内涵(面对、探索、了解、感悟、品味、沟通、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