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7000字。
高二语文阅读材料  文学视野
(一)马尔克斯
    加西亚·马尔克斯,1927年生,哥伦比亚作家,记者。生于马格达莱纳省阿拉卡塔卡镇。父亲是个电报报务员兼顺势疗法医生。
    他自小在外祖父家中长大。外祖父当过上校军官,性格善良、倔强,思想比较激进;外祖母博古通今,善讲神话传说及鬼怪故事,这对作家日后的文学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13岁时,他迁居首都波哥大,就读于教会学校。18岁进国立波哥大大学攻读法律,并加入自由党。1948年,哥伦比亚发生内战,中途辍学。不久,他进入报界,任《观察家报》记者,同时从事文学创作。1954年起,任该报驻欧洲记者。1961年起,任古巴拉丁社记者。1961年至1967年侨居墨西哥,从事文学、新闻和电影工作。1971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称号,1972年获拉美文学最高奖──委内瑞拉加列戈斯文学奖,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和哥伦比亚语言科学院名誉院士称号。
    加西亚·马尔克斯作品的主要特色是幻想与现实的巧妙结合,以此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审视人生和世界。
    重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百年孤独》(1967)《家长的没落》(1975)、《霍乱时期的爱情》(1985),中篇小说《枯枝败叶》(1955)、《恶时辰》(1961)、《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1961)、《一件事先张扬的凶杀案》(1981),短篇小说集《蓝宝石般的眼睛》(1955)、《格兰德大妈的葬礼》(1962),电影文学剧本《绑架》(1984),文学谈话录《番石榴飘香》(1932)和报告文学集《一个海上遇难者的故事》(1970)、《米格尔·利廷历险记》(1986)等。 
(二)卡夫卡的梦魇
    在20世纪的现代文学界,卡夫卡(Franz Kafka,1883~1924)无疑是最优秀的作家之一,“他和我们时代的关系,最近似但丁、莎士比亚、哥德与他们时代的关系”。这是美国诗人、剧作家奥登(W.H.Auden)对卡夫卡的赞誉。与卡夫卡同时代的德语小说巨匠托玛斯·曼(ThomasMann,1875~1955),也称赞卡夫卡的写作是“精心设计、充满好奇的缜密、客观、清晰透明、适切的文体形式,一个准确写作的保守主义者”。
    然而,对大众读者而言,卡夫卡的作品代表着现代人的疏离与寂寞、孤独与绝望,在困境中不断探求、寻索出路,却往往发现生命的怪诞与荒谬;人,发现自己处在世界庞大组织底下,竟然无路可走。卡夫卡因此被推崇为存在主义的先驱,被冠上虚无主义、不可知论者,甚至无神论的头衔;人们也普遍认为卡夫卡是病态、忧郁、怪僻与荒诞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