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040字。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科目语文年级初一班级 0606时间2006 年 月 日
课题济南的冬天
教 学 目 标一、知识目标
1.需要掌握的字的读音:
伦敦 宽敞 水藻 济南 贮蓄 镶 响晴 温晴 安适 秀气
绿萍 澄清 空灵 水墨画 蓝汪汪
得 薄 济 着(多音字)
2.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
响晴 唤醒 空灵 境界 慈善 贮蓄 狭窄 澄清 设若 宽敞 着落
二、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展开描写,并在景物描写中融入自己鲜明的印象及感受的写法。
2 2.体会文中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学习形象生动的描写景物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散文。文章生动而真切地描写了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山青水绿、度冬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阅读时要注意体会老舍先生对济南山山水水的一片深情。
教 材 分 析
《济南的冬天》是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中的第2篇课文。它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美丽景色来抒发感情的写景散文。
根据该单元要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还要练习精读的技能,并作适当的摘录的总的教学目的;以及这篇文章描绘景物,语言准确生动,多使用比喻、拟人手法,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鲜明的印象和感受。其中描写最形象最生动的是第3段和末段。而作者感情的抒发也非常别致,非同一般,总体上不是采取直抒胸臆的方式,而是采取表达一种感受的方式,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的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因此显得格外自然真挚,富有感染力的认识。根据这些特点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学过程设计。 -&z12 JZ
板 书 设 计
济 南
北平(有大风) 无风声
伦敦(有浓雾) 响 晴 “宝地对比突出济南冬天的独特:温晴
热带(日光毒) 温 晴
阳光朗照下的山 ——暖和安适
山 薄雪覆盖下的山 ——娇美秀气
城外远山 ——小水墨画
水 ——绿 暖 清亮
实 施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1.引入新课。
2. 作者简介
3.初读课文,简单讲解重、难点字词的音、形、义。
4.整体了解课文内容和脉络。
5.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1.细读,分析课文。
2.小结课文的写作艺术。
3.反复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1. 继续总结课文的艺术特色
2. 与《春》作比较;指导学生作文。
3. 文章重、难点点拨;讲解练习题。
4. 布置作业
第一课时
一 、 引入新课。
同学们,再过几天我们将送走秋天迎来冬天了(视时间而变通)。冬天呢,我们大家都经历过,老师想请大家谈谈冬天的景物都有些什么特点?(比如冬天的风、草色、树木、气温等)。是的,冬天在人们心中总是与“衰草”、“枯叶”、“寒风”、“严霜”等联系在一起。如唐代诗人柳宗元写冬天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毛泽东在描写北国风光的时候也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可以说在我们大多数人的眼里,冬天都是萧条、冷清、甚至是孤寂的。但同样是写北中国的冬天,在老舍先生的笔下,冬天却显得那么温情脉脉、风情万种。他写的是“济南的冬天”(黑板板书)
二 、 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18(19岁时)年师范毕业后,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员。 1924(25岁时)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在英国5年后,也就是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后来又到过美国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