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400字。
高考后话题时代的作文应对
一、  后话题作文时代的特定内涵
 高考全国卷连续五年都考了话题作文。按照以往的规律,从命题作文到给材料写议论文,一般四五年左右就会有所变化;而且,即使从这五年间话题作文命题本身看,也有迹象表明,高考作文命题已进入后话题阶段。
如果大家作过深入的思考,应该会发现,话题作文的本质应该是一种理念,而不是一种形式。作为一种理念,话题作文的出现有着鲜明的时代背景:一方面,就作文写作的具体背景而言,过去的命题作文或供料作文,一般对内容和形式都要求过死,严重束缚了学生写作实力的发挥,导致了平时作文的僵化,窒息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所以,在此背景下出现的话题过窄过死的一个校正。另一方面,就教育的大背景来说,素质教育观念的影响,实话体作文出现并流行的根本原因。素质教育更加重视综合能力的培养,更加重视开放的、多元的个性发展,更加重视提供宽松的创新环境,这股云涌之势迅速扫除了过去作文命题迫使学生“戴着镣铐跳舞”的老习惯,带来了“天高任鸟飞”的设题思想。可见,在这些背景下出现的作文命题方式。必须体现的思想是:扩大开放性,增大自由度,便于考生发挥才华,展示个性,所以,1999年话题作文一登场,就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遮掩故意个几乎可以囊括一切的话题显示了它与此前作文命题的迥然之别。对于新生事物人们常常是新奇的,可是,新奇之后,人们越来越感到,作为大考作文命题。话题作文的典型优点也正是它的典型不足。它是充分开放的,这就容易被有些人钻空子,比如套写、宿构;还有,它的自由性也为不遵守规则提供了可能。所以,站在现在的角度,大家又都认为理想的考试作文命题应该严格写作规则,题目内涵开放中有限制。从某种意义上看,2003年的全国卷、京沪卷已经透露了这样的信息。也可以说,从2003年开始,高考作文命题已在后话题作文阶段过渡。
那么,这里所说的后话题作文时代有什么特定的内涵呢?
1.   肯定会保持话题作文的命题思想,而不一定会沿用“话题作文”的提法。
现在,大家特别关心今年是不是还考话题作文,其实,只要坚信素质教育的理念不动摇,就会明白话题作文的思想不会变化,体现这种思想的命题形式可以叫“话题作文”,也可以叫“由头作文”“开放式作文”或别的什么作文。名称的变化并不会影响它的本质。很早之前,台湾省高考多此考过像“桥”“根”这样的作文题,这些题目因为内涵极大,具有自由的写作空间,已经体现了话题作文的特点、思路和方法。2000年上海市高考作文题“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设计一个主题”,2002年上海市高考作文题是“面对大海”,虽然这些题目中都没有使用“话题作文”的提法,但其本质和话题作文是完全一致的。所以,对于作文的猜测上,只要抓住实质,就可以不变应万变。
2.   肯定会巧妙地体现限制,而不会再让“话题就像一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
    这一点,2003年三份高考题都充分体现了出来。全国卷题目“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明显含有两个要素,作文必须兼顾这两个方面且反映它们之间的关系;北京卷题目《转折》也暗含由此到彼两方面的因素;上海卷题目《杂》更是要求更加内容体现成分的特点。话题内涵的丰富,使得恰题要求更加严格,作文写作也因此有了一定的约束。如果说前面话题作文时代的命题思想是“天高任鸟飞”,那么后话题时代的命题思想已变为“牵着线儿放风筝”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