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540个字。
八年级上学期学讲练一体化教学设计
第8课
备课:赵俊
始终眷恋着祖国
第一部分:学在课前(引导)
一、读准下列字词。
募集(mù)保释(shì)枪毙(bì)恐吓(hè)生涯(yá)眷恋(juàn)卓越(zhuó)
萌发(méng)辉煌(huáng)诬蔑(wūmiè)与世隔绝(gé)据理力争(jù)非法逮捕(dài)
庚子赔款(gēngkuǎn)终身教授(zhōngshēn)
二、请用正楷字抄写下列词语2遍。
募集 枪毙 生涯 眷恋 卓越 辉煌 诬蔑
与世隔绝 据理力争 非法逮捕 庚子赔款
三、钱学森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文中提及的“庚子赔款”指的是清政府在1901年签定的《辛丑条约》中的赔款。本文属于一篇人物传记,主要记叙了钱学森的主要事迹和他获得的荣誉,他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
四、通读全文,将文章分为两大部分,并给每部分加一个小标题。
第一部分(开头至“梦见那所伴他度过童年时代的房子”):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
第二部分(“1949年10月1日”至结尾):为回国而斗争。
五、邓小平要我们把钱学森等一批老科学家作为学习的榜样。在那一批老科学家中,除钱学森外,还有我们比较熟悉的李四光、钱三强、竺可桢等。课外搜集有关他们的感人事迹,在感受他们身上“中国知识分子具有的高贵品质”的同时,丰富自己的写作素材库。
第二部分:讲在课堂——设计简案(思路)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①理解一些重要语句的含义,感受爱国报国的赤子深情。
②了解钱学森功成名就的辉煌和为返回祖国所作的种种努力,探究他身上体现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①理解一些主要语句的含义,感受爱国报国的赤子深情。
教学难点:
①了解精心选材对于表达中心意思所起的作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加以引导。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是与钱学森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由于钱学森在中国航天科技方面的卓越成就,1989年6月,国际理工研究所向他办法了罗克韦尔奖章;1991年10月,我过国政府授予他“杰出科学贡献家”的称号。钱学森于1911年12月11日出生在上海,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大。1935年赴美留学,1943年,他于马林纳合作完成的研究报告《远程火箭的评论与初步分析》,为美国20世纪40年代研制成功地对地导弹和探空火箭奠定了理论基础。其设计思想被用于“女兵下士”探空火箭和“二等兵A”导弹的实际设计中,所获经验直接导致了美国“中士”地对地导弹的研制成功,并成为后来美国采用复合推进剂火箭发动机的“北极星”“民兵”“海神”导弹和反弹导弹的先驱。
钱学森是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1934年,钱学森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1936年在美国获航空和数学博士学位。1955年,钱学森回到祖国的怀抱。1956年,钱学森受命组建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他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我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则,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
1955年,钱学森冲破美国当局的层层阻挠回到了祖国,投身于创建中国航天事业当中。这篇课文详细介绍了钱学森的个人简历和归国的坎坷。下面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