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510字。
七年级(上)语文教学案
执笔:王英俊 审核:孙晓燕 课题:古代寓言二则 时间:2006-9-1
一、教材解读。
这两则寓言篇幅都很短,但情节完整,叙事生动,寓意深刻,给人以启迪。这两则寓言的内容不同,一写郑人买履,一写楚人求剑,但两则寓言讽刺的都是那种因循守旧、固执己件、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蠢人。阅读时首先要在顺畅读文的基础上落实字、词、句的意义,然后再深入领悟其中的哲理。重点是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掌握成语的用法,难点是了解有关古籍的常识和寓言的特点。建议对照注释,了解字、词、句的意思,用现代汉语讲解全文,中此基础上,分析寓言的内在意思,理解整体含义,通过背诵,巩固对这两则寓言寓意的认识。
二、目标预设。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弄清大义。
2、学习并理解这二则寓言蕴含的道理,掌握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3、掌握履、度、操、反、遂、宁、涉、遽、契、是、惑等词。理解“宁信度,无自信也。”“是吾剑之所从坠。”“不亦惑乎?”等文言句式。
三、资源利用。
课外阅读中国成语故事集,也可以查阅成语词典,专找“韩非子”和“吕氏春秋”中由寓言而来的成语读,这样既能比较同出一种著作的成语,又能比较不同著作里的成语,对丰富成语知识,大有好处。能找到《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可一并阅读。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五、教学实施。
第一课时
一、课前热身。
1、能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 不亦惑乎 郑人买履 先自度其足
2、能利用工具书或对照注释,解释下列词语。
《郑人买履》:
履( ) 度( ) 坐( ) 至之( )
操( ) 吾忘持度( ) 及( )
反( ) 宁( )
《刻舟求剑》:
涉( ) 坠( ) 遽( ) 契( )
是吾剑之所从坠:( ) 求( ) 若此( )不亦惑乎( )
3、交流搜集信息。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相传为吕不韦召集门下宾客辑合百家学说而成,共26卷,成书于秦始皇8年。全书分八览、六论、十二纪,共160篇,保存了先秦各家的大量资料。吕不韦(?—前235),卫过濮阳人,战国末期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他由经商起家,后任秦相国,称为“仲父”,多次率军远征,取得重大胜利。后被免去相位,迁蜀途中自尽。
《韩非子》:共55篇,大部分是韩非本人的作品,文笔犀利,逻辑严密,善于用喻。韩非(约前280—前233),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出身于战国时期韩国的贵族,韩王不用,秦王见其书而恨年得与之同游。后死于狱中。
二、导入新课。
三、 整体感悟。
1、 通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词句,弄清大意。
《郑人买履》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