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380字。
三颗枸杞豆
教学目标:
1.诵读欣赏课文,体会课文生动、细致的描写。
2.深入探究三叔的语言,理解其深刻的含义。
3.合作学习,领会珍惜时间、抓住生命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会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学会细腻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有感情地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童年如歌如画,它像一支动听的歌,陪伴着我们走过人生的历程;它又像一幅美丽的画,展示着人生的缤纷!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童年乐园,在你的乐园中总有一些事情让你至今都记忆犹新,那么下面让我们走进植物学家程海的童年乐园,他的乐园有什么值得回忆的呢?打开课本。齐读课题《三颗枸杞豆》
二、检查生字词
枸杞( ) 蹑手蹑脚( ) 一绺( ) 叶鞘( ) 鲜为人知( ) 腻味( ) 颓唐( ) 擎( ) 蚱蜢( ) 烦躁( ) 口头禅( ) 殷红( ) 花蕊( ) 香蒿( ) 半晌( ) 桦木( ) 一摞书( ) 灯盏( )
三、课文分析
1、通过预习,你们能否告诉我,这是什么样的三颗枸杞豆?(三颗催人奋进的枸杞豆。)(板书)
富有教育意义的三颗枸杞豆。|有深刻涵义的三颗枸杞豆。|征服我的三颗枸杞豆。|催我奋进的三颗枸杞豆。|三叔送我的三颗枸杞豆。)
2、这三颗富有深刻意义,催人奋进的枸杞豆征服了“我”,但在之前“我”是什么样的人呢?之后又变成什么样的了?
(开始“我”是一个贪玩的孩子。是一个顽皮,淘气的孩子。是一个粗心大意的孩子。 一个不喜欢读书的孩子。一个爱逃学的孩子。一个不怕打的孩子。一个热爱大自然的孩子。师:你怎会知道?生:他喜欢到小树林去玩,后来他成为植物学家。)
3、归纳:以前的“我”淘气顽皮,不喜欢读书上学,总是逃学到小树林里支玩。因此三天两头挨打,“我”有没有因此而改变自己呢?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没有!课文第6节。)
师结:“我”仍沉迷于小树林,直到遇到病中的三叔。
4、过渡:病中的三叔与“我”又有一段什么样的经历呢?这段经历对“我”有什么影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