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010个字。
天籁自鸣天趣足,片言百意须明察
——自然环境的作用透视
湖北省阳新县实验中学  郭西合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这是刘禹锡的一首《竹枝词》。读后,不少人以为此词是用岱峦层层、桃红李白、蓝天白云点缀的农家风光来反衬劳动人民劳作的艰辛,寄寓着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实际上刘作为政治革新集团的骨干,思想是乐观向上的。尽管他“二十三年弃置身”,但仍然相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如此看来,此词应该是以浓浓的春意来正衬劳动人民面对艰难困苦所体现出来的那种健康向上的奋斗精神。因此,对文学作品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执教者当特别谨慎、细细体察,方能拨云见日,否则会“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下面以教材为例,就如何分析自然环境的作用,讨教于教学教育的行家里手。
一、“天籁自鸣天趣足,好诗不过近人情”(清·张问陶《论诗十二绝句》),同样,好的自然环境描写一定能契合人物心理、衬托人物心情,甚至支配着人物的行动。在这方面形容词就显得特别活跃。如“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孙犁《芦花荡》,下文举例未加注的,皆选自此文)”这段自然环境描写置于老英雄护送失利之后,应该说不止是风凉夜凉,更重要的是人心凉了,他惭愧,觉得“没脸见人”,准备暂停护送。的确如此,自尊心极强的他没有按原计划去实施护送任务,而是待了一夜并邀二菱次日来看他的复仇行动。可以说,形容词“凉”不但衬托了人物的心情,同时决定了第二天智斗鬼子的行动。
除形容词外,描写性谓语和修辞句也能肩此重任。抓住描写性谓语,对分析自然环境帮助极大。如“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这里的“迎风飘撒”就写出了老英雄得胜之后的那种心花怒放的感觉。又如“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象就是天上”。芦苇可以自由自在地生长,但不会“狠狠地”生长,此句明显运用了拟人手法,以芦苇的“狠劲”象征着抗日军民誓死杀敌的决心。
二、有的环境描写能提供人物的活动场所,渲染某种气氛。茅盾曾言:“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密切地联系着人物的思想和行动”。在分析这一作用时,有两点值得注意。首先这处环境描写必须包含某个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