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小题,约7130字。
秦安一中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中期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考试范围:高一(上)第一、二、五单元。
注意事项:
1.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指定地方。
2.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3.考生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和作文。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遏止è 敛裾jù 踟蹰chí 媛女yuán
B.霎时chà 荒芜wú 蝉蜕duì 婀娜nuó
C.漫溯shuò 祈祷qí 媲美bǐ 毋宁wú
D.给予jǐ 长篙gāo 翌日yì 青睐1ài
2.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荒芜冷落 历尽苍桑 姿态翩然 再接再励
B.踌躇满志 没精打采 共商国是 后悔不迭
C.百舸争流 鸟语盈耳 性情浮燥 游目聘怀
D.轻歌慢舞 不容置疑 参差班驳 迷迷糊糊
3.填入下列各句中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 只是到了这时候,纷纭的往事才在我眼前________得清晰,母亲的苦难与伟大才在我心中渗透得深彻。
② 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________,增加了风景的内容。
③ 不事________,却画面宛然;不求节律韵调,则自有一番动人的情韵扣人心弦。
A.闪现 寂静 渲染 B.幻现 寂静 夸张
C.幻现 寂寞 渲染 D.闪现 寂寞 夸张
4、下列各句中,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虽然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已经每况愈下,但我们仍不能有丝毫大意。
B、他在填报高考志愿的第一批院校时,既想报清华大学,又想报北京大学,总是见异思迁,半天拿不定主意。
C、几天来,小区里的便民箱、井盖板接连被盗,名草名花,不胫而走,王大妈提起这事,就气愤不已。
D、中国寺庙建筑宏大精美,因势构筑,巧思妙想,真可谓鬼斧神工,令人叹服。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今年,十三个师范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分配到了我校,从事教学工作。
B.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观点受到广泛的批评,我认为是对的。
C.当今文坛出现了一些格调不高的作品,这些作品反映了某些作家丧失立场、随波逐流、媚俗竞利。
D.山区那些孩子无时无刻不在等我,我必须尽快赶回去。
6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 左传》 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保存了春秋时的大量史料,记载了许多历史故事,文字生动,文学性强。
B 新诗是现代诗歌的主流,而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的旧体诗,也被认为是现代诗歌。
C中国当代诗歌《再别康桥》《致橡树》《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作者分别是徐志摩、舒婷、海子。
D 普希金是俄国19世纪的伟大诗人,被称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他创作了被称为“ 俄国生活百科全书”的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和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12分)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说“春秋”是由鲁国国史《春秋》而得名。徐连城在《文史哲》第三期著文提出不同看法,认为“春秋”作为时代称谓,是由战国时人命名的,确立于西汉。
春秋以前是以族名、国都名、王朝名三者合一来命名时代的,战国人继续使用前人关于夏商、周三代的名称,但其历史年代学的观点略有变化,在命名新的历史时代时有了自己的特点。一方面,自周王室东迁后,诸侯国林立,大国争霸的战争不休,周王室已无力控制诸侯,相反却常有求于大国。显然,仍以族、地、王朝三名合一的年代学命名已失去意义。另一方面,战国是个思想活跃、百家争鸣的时代,战国人发展了春秋时已有的“天命靡常”的观点,命名当世为“战国”;又根据西周以后诸侯国林立,各国国史均名曰《春秋》,称这段历史时期为“春秋”。两汉时,人们继承了战国时人对春秋时代的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