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660字。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专题
说明文教学,如何引导学生筛选信息、概括要点
温二十五中 陈继多
一、说明文阅读教学的现状。(破旧)
⑴厌学情绪严重
一般来说,说明文,学生是不喜欢读的,其原因可能是教材本身的问题,《中学生天地》编辑部组织了一次“喜欢你的语文新课本吗”的调查,调查材料是人教版新课标语文教材七年级(上),调查对象是浙江省部分城市和乡镇中学的初一学生,调查结果是学生对新课本的喜欢程度还是蛮高的,对全册30多篇课文,表示“喜欢”的平均数达53.5%,表示“不喜欢”的课文篇目为9.5%。但不幸的是七年级(上)第四单元的5篇课文(《看云识天气》、《月亮上的足迹》、《化石吟》、《山市》、《绿色蝈蝈》)均是学生不喜欢的,分别位列“不喜欢的课文排行榜”的第1、2、3、4、7名。教材的内容和表达都引不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不喜欢的理由:《看云识天气》——有天气预报,还要什么看云识天气?再说我又没有看识天气的经验。《月亮上的足迹》——地球人都知道啊!信息陈旧,语言又不美。《绿色蝈蝈》——我不喜欢这些小动物,有什么好玩呢?)
⑵教学方法单一
在说明文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通常有三部曲。教师总是先从文章的结构着手,要求学生掌握该篇说明文安排材料的顺序,或空间,或时间,或逻辑,或制作程序,对号入座;其次再分析文章抓住事物特征所采用的说明方法;然后再体味说明文的语言。教师不重视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创生,只剩下“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几块骨头让学生啃,结果学生只能由被动应付变为厌学说明文,阅读能力得不到培养和提高。
⑶教学内容选择偏离课程目标,走进了说明文阅读教学的两大误区:
①以学习说明文知识为重点。我们在教学说明文时特别强调文体知识的传授,什么特征、顺序、方法等等可以列出一大串,光是说明顺序就有全文顺序和局部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逻辑顺序里又有由因到果、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特殊到一般等等,讲了这么多知识,学生学习说明文的效果如何呢?大家都很清楚。学生学到的是死知识。
②以积累科学知识为重点。有的教师可能会想,新课程不是提倡积累吗?文章讲了这么多科学知识,学生肯定是不懂的,我们应该把这些知识一一讲清楚,让学生把文中涉及到的科学知识都做一个清楚的梳理,不能让学生留下任何遗憾。于是,教师的教学重点始终放在对科学知识的诠释上,结果说明文教学仿佛成了科学知识普及课。这正是教师教学观念上的一个误区。
二、说明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新意识
。(立新)
新课标对说明文阅读提出的文体知识几乎为零,只是在写作部分提到“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清楚明白”。新课标主要是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提出要求:“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语文教材编选自然科学类作品,主要目的不在于传授具体的自然科学知识,而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方法。《05年浙江省实验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
》关于现代文阅读考试目标在第三版块,共列了六条: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重要信息。②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情境中的意义和作用。③对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④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初步作出自己的评价。⑤对作品的内容和表达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尝试探讨。⑥分析文章的主要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以及语言表达作用。据此,我们把说明文阅读能力大致归纳为词句理解能力、信息筛选能力、要点概括能力、内容探究能力、评析鉴赏能力、体验感悟能力、联系生活能力等。所以,说明文阅读教学要树立三点新意识:
⑴说明文教学不要纠缠在文体知识上,不要过分追求文体知识的完整性,不要只见树干不见枝叶,把说明文当作可供解剖的木乃伊;而要在教学中,淡化文体意识,弱化“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等说明文知识的讲解,训练学生的说明文阅读能力,让学生通过语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