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1720字。
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专题——
在阅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拓展、深化
温州实验中学 杨 聪
一、单元目标
1. 知识与能力:丰富探险知识、地理知识和其他文化知识,提高对这类文章的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起探索奥秘的兴趣,培养敢于探险的勇气、集体主义观念和必要时为所热爱的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
二、单元说明
探险,既是人类对未知的探寻,也是人类对自身的挑战。血液中浸润着“黄色文明”的我们太需要这种探险精神的浇灌。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教学契机,引领学生进入奇妙地探险之旅,享受探险的无穷乐趣,培养学生敢于冒险,乐于探索的优秀品质。
茨威格的《伟大的悲剧》文学味极浓,渗透了作者强烈的主观感情,给人以巨大的精神震撼,我们应引导学生品味文中有着强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长的语句,进而探讨这出悲剧所折射出来的人性光辉以及如何看待胜利与失败,感受茨威格的人道主义情怀。
笛福的《荒岛余生》节选自《鲁滨孙漂流记》,选文主要写鲁滨孙初陷荒岛时由于孤独绝望而产生的内心矛盾。学习本文最好结合书后的名著导读,在整体感知原著的基础上,引领学生从文本细腻的心理描写入手剖析人物性格,要大胆摒弃“鲁滨孙是上升阶段的资产阶级殖民者的典型”这一传统解读,努力挖掘鲁滨孙身上所具有的人类优秀品质(如坚忍、实干、进取等),从而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
郭超人的《登上地球之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记叙了1960年5月年轻的中国登山队员从珠穆朗玛峰的北坡历尽艰辛终于登上地球之巅的壮举。学习本文宜在还原原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述几名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学习队员们不怕艰险、勇往直前的优秀品质。
里根的《真正的英雄》声情并茂,感人至深。是一篇催人泪下的铿锵宣言,是一面高高飘扬的“美国精神”旗帜。学习本文宜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感受其中的思想感情,品味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让学生认识到探险有时是须要付出生命的,这种付出是必需的,也是值得的。
《夸父逐日》和《两小儿辩日》都与太阳有关,体现了人类的探索精神。学习时宜以读读背背为主,弄懂文章大意,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同时尽可能对文本的解读进入文化的层面。
本单元要紧紧围绕“探险”这一中心话题来设计教学,以期在学生内心深处埋下“上下求索”的种子,树立“敢于冒险,乐于探索”的意识。同时,每篇文章又具有独立的价值,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进行有效地拓展深化,以期对文本的解读走向深入。
三、课文的教学建议
(一)教学设计
21.伟大的悲剧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把握内容。
2.抓住细节,体悟文中关键语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3.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显示有关南极的图片:冰山、海洋、寒天、雪地。
师:南极是一块美丽而神秘的土地,是地球上唯一没有人类定居的大陆。那么,在你的心目中,南极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呢?
学生自由回答。
师:在大家的印象中,南极是一个神秘的地方。是的,南极是唯一没有人类定居的大洲。因为那里的天气实在是太恶劣了。近百年来,无数探索者在南极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他们为人类的进步事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1911年,英国人斯科特踏上了冲击南极点的征程。不幸的是最终失败了,长眠在了南极。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体验这场伟大的悲剧。
(引人入胜的多媒体画面,导语的设计,创设了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走进文中人物心灵的兴趣,使他们能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学习,为以后的教学活动作好了铺垫。)
2.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