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900字。
记念刘和珍君
[教学目标]
1.认识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及其走狗文人的凶残下劣,体会作者强烈的爱憎情感;学习爱国青年的革命精神,理解作者对革命斗争的深刻见解。
2.了解刘和珍是怎样的人,及"三·一八"惨案的情况。
3.理清全文的思路,掌握课文的篇章结构。
4.把握课文内容,注意文章的切入角度之妙。
5.辨析文中修辞方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6.积累文中词语,做到会读,会写,会解释运用。
7.能有情感地朗读全文,并会背二、四两节。
[难点重点分析]
1.本文评述的是"三·一八"惨案整个历史事件,写它的切入角度是什么
阅读分析:本文的切入角度是记念刘和珍,塑造了一个富于正义感、责任感,思想进步,追求真理,勇于斗争的爱国青年。文章反复写她的"微笑""和蔼",这就以一当十地表现了请愿群众的群体形象,可见这是一批非常可爱的爱国青年,而段祺瑞政府杀害的,流言家诬蔑的,正是这样一批可爱的青年。文章写刘和珍及其追悼会,也真切地反映了惨案之后正义的人们对死难者的深切而真挚的悼念。
2.本文作者的笔触涉及了几类人,对每一类人表达了什么感情
分析:鲁迅的笔触涉及了反动势力,爱国青年和处在中间状态的所谓"庸人"三类人,对他们分析得十分全面,清楚。
反动势力一类是指段祺瑞执政府和"几个所谓学者文人"这些流言家,"有恶意的闲人"(当然文中也提到了八国联军等中外杀人者,但该文的锋芒主要是对着段政府和流言家的)。
爱国青年一类人中突出了一个刘和珍,还提到杨德群,张静淑等"四十余被害的青年",若再扩大,是数百死伤者及请愿的群众。
处在中间状态的"庸人"指那些不觉悟,不抗争,苟且偷生的"无恶意的闲人"。
作者愤怒控诉段政府虐杀爱国青年的暴行,痛斥走狗文人下劣无耻的流言;无比沉痛地悼念刘和珍等遇难者,奉献自己对死难烈士的悲哀和尊敬,颂扬"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的勇毅和激发人们"奋然而前行"的作用,同时告诫爱国青年们要改变斗争方式,吸取血的教训;作者号召人们起来战斗,不做庸人。
3.刘和珍是怎样的一个人
分析:刘和珍生于1904年,是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英文系学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中,作者主要写了她的三件事。一是她虽然生活比较困难,但是她思想要求进步,追求真理,崇敬鲁迅,喜欢读鲁迅的文章,所以她毅然预订了全年的,由鲁迅编辑的《莽原》。这正说明了刘和珍自觉,坚定地支持鲁迅,她是鲁迅的学生,也是战友和同志。二是写刘和珍是个有群众威信的学生干部,她曾因带领同学们同反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