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300字。
古诗鉴赏强化训练
(一)
小 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开头两句描写了“小松”怎样的特征? (2分)_________________
2.从整体构思看,本诗采用了______的艺术手法,(1分)请说说你对本诗主题的理解。(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夜闻歌者,时自京城谪浔阳
宿于鄂州职
  白居易
  夜泊鹦鹉洲,秋江月澄澈。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独依帆樯立,婢嫔十七八。夜泪似真珠,双双堕明月。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
1.简要分析诗中主人公的形象。(6分)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三)
江上看山
  苏轼
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
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
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江上看山
  苏辙
朝看江上枯崖山,憔悴荒村赤如赭。
暮行百里一回头,落日孤去霭新画。
前山更新色更深,谁知可爱信如今。
惟有巫山最浓秀,依然不负远来人。
1.下列词句在诗中的作用是:
(1)飞鸟: _________________(1分)
(2)依然不负远来人: _________________ (1分)
2.这是苏氏兄弟在游三峡时写的同题诗,都是写江上看山,但描写的方法不同,说出其不同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四)
[双调]折桂令·中秋
  张养浩
  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下露冷冷,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老子高歌,发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
1.“嫦蛾”句用了典故,诗中指中秋之月,这样写的好处是: (2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