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400字。
高中语文课文内容整理
尹日东
第二册
1、祝福
以“祝福”为题的作用:
年底的“祝福”作为一个时间标志,把祥林嫂的人生悲剧串连起来,对祥林嫂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同时,作者用“祝福”为题,包含了反讽的意味。鲁镇家家祝福,而被众人歧视迫害的祥林嫂,却在这一时刻死去。它增加了祥林嫂命运的悲剧色彩,也加强了对封建思想文化的批判。
祥林嫂所处的人文环境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使国民在精神上受到极大的毒害,造成民众的愚昧、冷漠。祥林嫂人生悲剧之所以产生,一个重要原因是她周围民众的冷漠、无情,甚至残忍。
对祥林嫂眼神的描写:
祥林嫂初次来鲁镇时,还很年轻,“顺着眼”,是一个本分的农村寡妇的形象;第二次来鲁镇时,容颜衰败,眼中还带着泪痕,已经没有过去的神采了,说明她饱受生活的折磨;而临死的祥林嫂,脸上呈现的只有麻木,眼睛也只是机械地转,已经没有了生命的活力。作者这样写祥林嫂眼神的变化,表现了祥林嫂在精神上所受的迫害。
2、边城
主题
全篇以翠翠的爱情悲剧作为线索,描写了湘西秀丽明净的自然风光,描写了外公对孙女的爱、翠翠对傩送纯真的爱、天保兄弟对翠翠真挚的爱以及兄弟间诚挚的手足之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湘西地方人性美,隐含着对现实生活中古老的美德、价值观失落的痛心,以及对现代文明物欲泛滥的批判。
环境描写:(练习三)
环境往往和人物的心理活动有很重要的联系。我们一要注意翠翠情窦初开的朦胧感情,一要注意湘西这样一个闭塞但人情质朴的环境。翠翠的心理肯定不会和生活在城市中的少女一样。
1.反衬的手法,内心躁动不安的爱情,却不能像雀子、杜鹃、泥土、草木、甲虫那样热烈表现。因此不由得感到“薄薄的凄凉”。
2. 反衬的手法,船上的人的安闲和翠翠内心的波动,形成动与静的对比,更使翠翠感到孤独寂寞,所以哭了起来。
3.月光如水,等待的人却没有来。“一片草虫的清音复奏”,更使翠翠心乱。祖父吹了“长长的曲子”,婉转的曲调使翠翠的心平静、温柔起来。
3、荷花淀
主题
在激烈残酷的抗日战争这样一个关系着民族存亡的大背景下,小说选取小小的白洋淀,表现农村妇女既温柔多情,又坚贞勇敢的性格和精神,热情歌颂了夫妻之情、家国之爱,纯美的人性、崇高的品格。
水生嫂的形象
勤劳、善良,温柔、体贴,深明大义。(语言、动作、神态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