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200字。主要针对高三的第一轮复习。
班级:
哈 师 大 附 中 高 三 第 二 次 月 考
语 文 试 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命题人:张苑勋 周广伟 谢冬雁 全宏媛
Ⅰ卷 (选择题 共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姓名:
1、下列词语的加点汉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啻(chì) 蒲扇(pú) 瞭望(liáo) 斡旋(wò)
B.看守(kān) 剥蚀(bō) 喟然(kuì) 奇迹(jī)
C.恫吓(hè) 宿愿(sù) 高涨(zhǎng) 提供(gōng)
D.悖逆(bèi) 偌大(nuò) 湮灭(yān) 恪守(kè)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撰写 呕吐 反腐倡廉 备水一战
B. 妥帖 沿袭 窸窸窣窣 利令致昏
C. 泯灭 慷慨 心浮气燥 故伎重演
D. 风采 剔除 胆大妄为 踽踽独行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某大学一位特困生,为 学费,回到家乡,费尽周折,最后打工两个月,才回到学校。
(2)他魁梧的身形,温和的脸,明净的额, 的目光,热情而有力的声音,时时出现在会场上。
(3)他温和地 说:“你不能这样不听同志的建议,要勇于面对,改正错误。”
A.筹措 慈祥 劝导 B. 筹备 慈爱 开导
C. 筹备 慈祥 劝导 D. 筹措 慈爱 开导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你看他双眉紧锁,沉默不语,恐怕真是有什么难言之隐的苦衷。
B. 大街上,商店里,到处是游玩的、购物的人,熙熙攘攘,不绝如缕。
C. 对灾区人民,首先是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然后才是组织他们搞生产自救。
D. 这部60万字的长篇小说,构思精巧,叙述严密,简直无隙可乘。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谁也不能否认家长的这种做法不是对孩子的关爱,但结果也许适得其反。
B.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和工商业经济的发展,为隋统一中国创造了条件。
C.他的画作风格清新,色彩丰富,色调和谐,得到画界及评论界的一致好评。
D.我们虽然身处雪城边关,但是全国人民一直关心着我们,一直没有忘记我们。
6、依次填入下列两句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1)门外有一个很大的水池, ,但后来在池底安置了拳大的喷泉,池面上就泛起涟漪,泉口上面像始终浮着一朵莲花。
(2)与他交谈, ,绝无肤浅和媚态。
①水清得几近透明,原本平静如镜
②原本平静如镜,水清得几近透明
③就像他的作品,平实自然,最突出的感觉是他的平和自如
④最突出的感觉是他的平和自如,就像他的作品,平实自然
A. ① ④ B. ② ④ C. ① ③ D. ② ③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茗香千载 茶韵流芳
茶文化源远流长,据科学家们的研究,地球上的茶树植物至少有六七千万年的历史,而茶被人们发现和利用,还是四五千年以前的事。据传,茶的发现约始于公元前2700多年的神农时代。东汉的《神农本草经》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的记载,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中也提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