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540个字。
浅谈古诗文教学的一点收获 华新中学 詹细红
在语文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古诗文普遍存在厌烦心理.有的学生认为古诗文艰涩难懂,不知所云.有的认为既不生动又不有趣,却经常被强制背诵默写,实在痛苦。有的认为古文跟今天完全无关,不学也行等等.这些错误的观念,极大了影响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积极性,也让古诗文的教学效果不佳.
为什么学生这些看法呢?我觉得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大部分古诗文的用词都是特定时期的语言,在今天看来用词艰深,生僻,让学生望而生畏,不想去学习.其次,古诗文要传达的言外之意,大多比较含蓄委婉,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才能理解,单纯的讲解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再次,当前对古诗文的功利性教学方法,也打击了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很多教师为了考试的需要,在古诗文教学中,大量时间都花在字词句的解释分析上,对古诗文中丰富的内涵只是简单传达,使学生缺乏对古诗文的整体性把握。只是为了考试而死记硬背,考完了也就忘光了,教学效果当然不好了。
这样看来,是不是因为学生的厌烦心理,我们的学生就可以放弃古诗文呢?当然不可以放弃。因为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尤其古诗文中更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是几千年中国文化的积淀,对于处在成长阶段的初中生而言,能够多学一点古文,多去感受古文中蕴含的积极健康的思想,接受古文有益的熏陶,对他们百利而无一害的。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他们对古诗文缺乏足够的兴趣,缺乏探究的勇气和意识。现在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要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让学生能克服文字上的障碍,穿越时间的隧道,去还原古文字勃勃的生命力,去揣摩、体验古诗文中鲜活的情感。所谓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动力,古人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觉地融入文本特定的情境氛围中。然后学生通过与作者的交流对话,体悟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有时这种交流对话,甚至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共鸣。如果学生在古诗文教学中经常能获得满足感、成就感,那么,学生肯定会主动去学习、亲近古诗文了。只是,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方法当然有很多,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根据不同文本,配上一定的音乐,创设相同的意境;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多去了解作者的奇闻轶事,让他们在了解作者的精神气质后,再去学习他们的作品,让学生更直观的体验到作者的精神气质;教师还可以从审美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