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订的《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强调语文要以人为本,语文教学承载着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任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 体、 美的和谐发展。”语文负载着传承祖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任务,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极其辉煌的人文精神,为此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语言能力发展的同时,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br>
优美的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精华,是人文精神的底蕴,是塑造中华魂的优秀素材,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对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1999年2月,江泽民出席中国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时指出,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意境深远,也包含很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性情,加强修养,丰富思想,朗诵加上音乐诠释的形式,表现在古诗文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有助于人们加深对古诗文的了解,弘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本文拟就古诗文教学对培养初中学生健全人格的作用进行探讨,请批评指正。<br>
一、 何谓人格?何谓健全人格?<br>
1. 人格的含义<br>
人格就是人的精神特质,是人的性格、 气质、 能力等的总和,是人们在政治、 经济、 文化诸领域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的行为表现,它从一个侧面反映着一个人的本质。简言之,人格就是人的稳定的整体形象。人格应该是通过社会获得和表现出来的内在的特质,而不是社会所赋予的某种外在的职务或地位。同时也体现人格是通过社会活动形成的,而不是先天具有的,他可能健康,也可<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