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110字。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
广雅中学 杨东霞
一、教学目标:
1.落实文言文知识点
2.寻找文章的“动情点”
“震川之文,每于不要紧之题,说不要紧之语,却自风韵疏淡。”(姚鼐)
⑴研读细节描写,注意其中所表现的作者内敛的感情;
⑵研读景物描写,注意借景抒情的手法。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尝试背诵
4.了解作者生平及其写作风格
二、教学步骤
1.读课文,纠正字音,感知内容与情感。
2.检查预习:文章最令你感动的细节是什么?你最喜欢哪句话?
3.在预习字词意义的基础上,练习用简洁的语言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感基调。
目标实现方法:以初中学过的《醉翁亭记》和《陋室铭》为例,列出两个模仿的句子:
假醉翁之亭(景)欧阳(作者)绘山水相映(内容)表放情林木之乐意(感慨及基调)
托鄙陋之室(景)禹锡(作者)寄仙龙之说(内容)议淡泊修业之洁志(感慨及基调)
参考答案:
借项脊之轩有光写三世变迁抒物是人非之悲情
借项脊之轩有光忆家庭琐事言时世变迁之感慨
4.疏通词意,品味语言,领悟情感
第一段: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⑴词类活用:下 上 前 垣墙
⑵实词:顾 胜
⑶古今异义:方丈 三五
⑷特殊句式: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分析内容:
项脊轩修葺前的特点是什么?用几个形容词表达。
寥寥数笔,却已经渗透了作者的主观情感,渲染出一种颓败、阴冷的凄清氛围。接着作者并没有马上抒写自己的感伤情怀,而是从“悲”的反面“喜”来着笔。他喜的是什么?
修葺之时,劈窗置墙,不但“使不上漏”,而且“杂植兰佳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着意对书斋周围的环境加以美化。其次,修葺之后,作者“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满架的书都是“借”来的,说明作者当时处境之清寒,但他寒窗苦读,似有无穷乐趣。正因为作者具有高洁的情操,所以他能够从朴素的环境中看到无穷诗意。白天,“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在他笔下的庭院显得多么幽静,多么迷人!如是“三五之夜”,则“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正是诗一样的语言,画一样的意境。皓月当空,月色如水,桂枝的倩影投落在粉墙上,错落有致,别具情味。微风过处,顿见光影摇动,但闻幽香阵阵,更觉心旷神怡。这里作者写的是景,但景中含情。从作者笔下那“珊珊可爱”之景,读后可以感受到作者对项脊轩那种深挚的眷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