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约2500字。
秋 水
教者:鲁万里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2、学习对比的写作方法。
3、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自读,培养和提高学生归纳、积累文言字词的习惯和提高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在掌握字词句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三)德育目标
使学生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力戒骄傲。
教学重点:
1重点理解“涘、少、轻、殆、大方之家”等词语。
2整理和归纳“焉、于、而”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
1当堂背诵课文
2挖掘寓意
教学方法:
1朗读法。将朗读进行到底,通过教师范读、学生齐读、自读、背诵等多种形式促使教学任务的完成。
2问答法。以有针对性的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力求使他们自己跳起来摘到桃子,以此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3练习法。针对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练习题,及时检测自学效果,巩固文言重点字词知识。
教学设想:
这篇课文篇幅短小,文字浅显,学生在课上自读、研讨,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疑难处,教师适当讲解、点拨。 课文语脉清晰,层次清楚,前后形成鲜明对比,利于背诵。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课文内容和结构的特点,指点背诵的方法。 指导学生理解、积累和正确使用成语“望洋兴叹”“贻笑大方”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如果说孔子像一位师长,循循善诱,试图将你的思想引入“仁”的最高境界;如果说孟子像一位对手,纵横捭阖,试图在论辩中让你找到你的不足之处,那么,庄子就是我们的一位朋友。与他面对,你不必诚惶诚恐,你只需彻底地放松自己,和他一起放纵思想的野马。今天我们就随着庄子在《秋水》中扬起思想之帆。(出示课题)
二、走进庄子,了解«庄子»:
1.你了解庄子其人其文吗?谁能谈谈?
2.学生介绍有关庄子的故事
3.出示简介:
庄子:战国时期宋国蒙人,大约与孟子同时而稍后,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称“老庄”。庄子的思辨的哲学智慧常常令人神往。代表作为《庄子》。
《庄子》:是战国中叶最重要的散文成果之一。现存33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内篇一般认为是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出于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
《庄子》一书,风格独特,它把深奥玄妙的哲理与生动具体的想象融于一炉;它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浓郁的诗意。鲁迅先生曾称赞他的文章说“汪洋辟阖,仪态万方”。书中的多寓言。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要求:听准字音、停顿、节奏)
2.学生齐读
3.强调读音:
四、自读课文,疏通文意
1师:要读出语气就需要先了解文内容,下面请同学们对照注释疏通文意。疏通文意按老归规我们要做哪些事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