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900个字。
2.送东阳马生序
课前预习
1.《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 ,这种文体具有 的性质,多为 之辞,本文就是为勉励作者同乡后辈 而写的。课文选自 ,作者是 代散文家 ,人称“ ”。
2.本文第一段作者自叙求学的经历: 、 、
、 ,最后一句中的“ ”三字概括了前四层的意思,这也正是作者学有所成的根本原因。
3.本文一、二两段从生活和学习条件两方面把太学生和作者进行了对比。
太学生: 作者:
在四层对比后得出结论:
。
4.古时男子 岁行冠礼,戴上成人的帽子。后人常用“ (读 音)”或者“ ”表示男子进入成年。
5.本文的写作特点是 、 。
课堂练习
1.加点字注音
砚冰坚( ) 弗之怠( ) 既加冠( ) 遇其叱咄( )
负箧曳屣( )( )( ) 足肤皲裂( ) 媵人持汤( )
以衾拥腹( ) 右备容臭( ) 烨然若神人( ) 廪稍之供( )
缊袍敝衣( ) 拜谒( ) 撰长书以为贽( )( )裘葛之遗( )
无冻馁之患( )
yàn,dài,guān,duō,qiè\yè\xǐ,jūn,yìng,qīn,xiù,yè,lǐn,yùn,yè,zhuàn,zhì,weì,něi
2.指出下列句子中活用的词,说明用法,并解释
1.手自笔录
2.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3.录毕,走送之
4.余立侍左右
5.是可谓善学者也
6.腰白玉之环
7.不必若余之手录
8.余朝京师
“笔”名词用做状语,用笔;“日”“岁”名词用做状语,每天每年;“走”动词用做状语,跑;“立” 动词用做状语,站着;“善”形容词用做动词,擅长;“腰”名词用做动词,挂在腰间;“手”名词用做状语,亲手;“朝”名词用做动词,进净朝见。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写出本字,并解释
1. 四支僵劲不能动
2. 媵人持汤沃灌
3. 同舍生皆被绮绣
通“肢”,肢体;通“盥”,洗手;通“披”,穿着。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无从致书以观( ) 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3.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 )
4.余因得遍观群书( )( ) 5.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
6.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
7.门人弟子填其室( ) 8援疑质理( )( )
9.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 )( )
10.俟其欣悦( ) 11. 负箧曳屣( )( )( )
1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 )13.媵人持汤沃灌( )( )
14.以衾拥腹,久而乃和( )( ) 15.日再食 ( )